65例皮肤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时间:2022-08-26 05:32:55

65例皮肤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关键词】 皮肤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20-02

皮肤肿瘤病变复杂,在治疗中局部处理的失误,会造成病人不必要的伤害,恶性肿瘤处理得不彻底,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甚至会增加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因此,术中冰冻对确诊皮肤肿瘤性质,决定手术方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人对我院5年来皮肤肿瘤冰冻切片作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皮肤肿瘤术中冰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应用快速冰冻切片法对我院65例皮肤肿瘤进行了快速病理诊断,剩余组织作常规石蜡检查。

1.2 方法 均采用LAICACM1900恒冷式冰冻切片机,零下20度以下进行切片,厚5-10um,HE染色,对剩余组织常规石蜡制片,厚4um,HE染色,光镜观察。

2 结果

65例皮肤肿瘤冰冻切片诊断中,良性病占34例,恶性肿瘤占31例,见表1。冰冻和石蜡符合率60例,占92.3%,不符合者5例,占7.7%,其中诊断不明者2例,经常规石蜡切片确认为恶性淋巴瘤及先天性色素痣,误诊者3例,1例将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误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另两例将脂溢性角化及毛发上皮瘤均误诊为基底细胞癌。

3 讨论

手术过程中,为及时确定手术性质,给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通常采用快速冰冻诊断,多采用冷冻切片诊断[1]。皮肤肿瘤的术中冰冻诊断为确定肿瘤性质,切缘是否切净,进一步确定手术方案提供了有利的诊断依据。

有些皮肤肿瘤形态相似,手术冰冻诊断难度较大,需仔细辨别。脂溢性角化病中,有些基底细胞的上皮脚向下延伸与基底细胞癌容易混淆;毛发上皮瘤中,肿瘤细胞生长于真皮层,最外层会出现栅栏状排列,与基底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排列类似。在基底细胞癌中,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会向皮肤附属器结构分化[2],同时伴有色素沉着,但在肿瘤细胞巢和间质之间常常可见一些裂隙样空隙,细胞有异形性,核分裂象较多见,也可见奇异的肿瘤细胞和巨细胞。

皮肤黑色素病变中,有的先天性痣或肢端痣中的痣细胞会累及到表皮内,有时会累及皮肤附属器,常发现神经周隙受累,淋巴管及血管壁浸润[3],但痣细胞排列较规则,随着病变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真皮网状层和皮下脂肪,痣细胞常呈单细胞或一路纵队排列。恶性黑色素瘤中肿瘤细胞会累及表皮及皮肤附属器等部位,但肿瘤细胞极性消失,排列紊乱,细胞异型可见,会出现嗜酸性核仁,甚至出现病理性核分裂相。

有的黑色素瘤中,肿瘤细胞不含色素,会出现梭形细胞改变或伴鳞状上皮分化,与鳞状细胞癌易混淆。可以通过免疫组化进行鉴别,鳞状细胞癌中,CK+,S100-,HMB45-,MelanA-而在恶性黑色素瘤中,CK-,S100+,HMB45+,MelanA+。应仔细鉴别因制片造成的假阳性,以防误诊。

有些表皮肿瘤如疣状癌,细胞异型不明显。与角化棘皮瘤很难鉴别。疣状癌与角化棘皮瘤表面都会有大量角化物,肿瘤细胞都会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但疣状癌常伴有溃疡改变,会出现推挤式生长,有的会出现向下浸润,甚至会出现异常细胞角化珠;而角化棘皮瘤中,溃疡改变及恶性细胞角化珠少见,基底部较完整,会出现唇样边缘[4],没有向下浸润现象。

在炎症性皮肤病变中,尤其是皮肤表面破溃,并伴有感染时,应警惕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此次提供的病例中,有一例肿瘤细胞散在于炎症细胞背景中,类似于感染的皮肤病,但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大的瘤细胞胞质丰富,含多形性泡状核,异染色质成团及嗜酸性核仁可见。免疫组化标记大细胞CD30+,CD4+,CD45RO+,而胸片、胸腹部CT.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最终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CD30+的大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CD30+的大T细胞淋巴瘤预后比继发性或淋巴结原发性间变性CD30+大T细胞淋巴瘤预后好[5]。病人化疗后随访4年,情况尚好,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等迹象。

参考文献

[1] 胡爱侯,张玉文.细胞印片与冰冻切片相结合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144.

[2] JUAN ROSAI,著.回允中,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13.

[3] 朱学骏.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92.

[4]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0.

[5] 朱梅刚,主编.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254.

上一篇: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农村老年人健康查体结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