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脑”并用突破“经纬网”瓶颈

时间:2022-08-26 05:26:27

“地球仪与经纬网”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初一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的局限,导致这部分内容成为初中地理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据调查,有至少30%的学生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太难,从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这部分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活动引入信息技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Google Earth――明确定位,弱化难点

问题:学习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经纬网学习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学会定位,而这一节课枯燥的空间想象会让很多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法:利用Google Earth强大的定位视图能力,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的学校、同学们的村庄的位置,进而讲解美国斩首本拉登的过程,讲解我国二炮导弹精确定点定位的问题,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反思:兴趣只是表面,要适当引领学生注意学习“定位”背后的经纬网知识,进行学习兴趣到学习意志的转变。

二、观察、制作地球仪――边看边玩边思

问题:初一的同学缺乏一定的地理空间概念,经纬线的认识也比较抽象,自己制作地球仪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过程: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表结构,利用周末完成,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两三个人一组小组合作完成,取材自己定。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利用乒乓球的,有利用秸秆扎的……

反思:“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当看到老师手中拿的是自己的作品时,那学习的劲头就别提了。一部分同学还总结出了经纬线的长度、形状特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自己动手绘制平面经纬网地图――边玩边做

问题:1.地球仪是立体的而我们见到的地图多是平面的,立体和平面是如何转化的?

2.南极洲的形状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澳大利亚大陆在地图上为什么看着比格陵兰岛还小?

解决方法:问题太抽象,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达不到这个高度,如果能自己动手做一幅平面地图,体会平面地图制作的过程,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制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橙子一个,小刀一把,小地球仪一个。

第一步:割橙子皮。

第二步:“晒晒”橙子皮――将地球仪的地图割开展为平面。

反思:将复杂的空间想象转化为简单的感性认识,很快让同学们明白了所有问题,比老师口干舌燥地讲几遍的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同学们还自己总结出我们平常见到的经纬网地图并不是真正的地球表面图,是地球的变形,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游戏互动中掌握经纬网的应用――边玩边练

问题:应用经纬网知识判断点的经纬度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但从同学们的认知规律来说,属于抽象认识,他们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就会让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解决方法:利用教室,开展游戏互动,归纳总结。

游戏:描述自己在教室的位置。

(1)一部分同学不加思索地回答:“位于×××同学的左边。”可是×××同学又该如何确定?应引导同学们说出纵排和横排的排数。

(2)将东西的纵排定为纬线、南北的横排定为经线,并确定好东西和南北的中间线为0°纬线和0°经线,然后给每一排标好经纬度。

(3)教师读经纬度点名,点到谁请谁站起来。

反思:有的同学可能已经习惯于在成绩上输于别人,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在游戏中输给别人,所以游戏的任务一经提出,所有同学都集中了思维,将上课的积极性又提高一个档次。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游戏环节,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将信息技术置入新型的教学活动中,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知识的乐趣。新的课堂体验让经纬网已经不再是同学们心中的难点,为以后的地理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浅论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五法”激趣,打造活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