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时间:2022-08-26 03:26:33

浅谈“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摘 要】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严格监管的经验管理阶段,如何构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对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预控 危险源辨识 煤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68―01

1、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①危险源辨识;②危险源监测;③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其辨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2、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虽然流程是科学的,但没有制度、规范、奖惩等激励约束机制相配套,也很难保证流程的良性规范运转。一般来说,机制包括两部分:制度、体制。制度是根据安全管理应该遵循的规律来制定的,体制是依据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动力源而制定的,有了制度,必须有相应的体制作支撑,才能真正使制度落到实处。本文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依据是风险预控原理,方法是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其运用风险预控全息动态监控信息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在此,有三点需要说明:①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中的措施并不限于图2所列举的;②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中的措施并非绝对完全的一一对应,一项体制可能支撑多项制度;③风险预控全息动态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发现、收集、分析、管理、反馈安全信息的平台,是一种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办法,较传统管理方法规范、有效,能显著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要点

3.1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煤矿安全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和监督体制,以保证煤矿的长治久安。因此,从国家相关部门到行业协会,从省、市、县到煤炭企业,应该形成上下一致的机构设置,从而实现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的管理功能,各管理实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则。此外,安全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明确国家部门、行业协会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成健全的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工作问责制度和评价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

3.2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实现风险预控

危险源闭环管理就是对危险源实施辨识、监测、控制、反馈的闭合管理程序,任何一个危险源都必须重复这一过程,形成首尾相接、闭合循环的安全管理流程。危险源闭环管理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其强调持续改进,每经过一轮循环,安全管理就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对危险源实施闭环跟踪控制管理,能够提高对危险源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实施风险预控,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有结果、有反馈,不留安全死角。

3.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3.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梅国栋,刘璐,王云海.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84-87

[2]张士昌等.矿山事故隐患预控管理模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荆全忠,卫靖,晁坤.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46-49

上一篇:钢烟囱基础抗震设计与液化土地基处理初探 下一篇:气举排水采气生产规律分析与现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