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时间:2022-08-26 02:14:53

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摘要:以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在介绍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对坪山河水环境现状与工程实施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确保坪山河水环境状况全面改善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整治工程;坪山河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44-02

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论证项目实施所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实施效果,提出满足环保要求的措施,为政府决策、项目建设与污染治理、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对其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环保措施。

2 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选址于深圳市大工业区内,起点位于兔岗岭水陂,终点位于赤坳河口上游附近。河段综合整治的总长为6331.74m,河道宽度约40~120m。工程内容包括河道工程、管线工程、桥梁工程、水工建筑物工程以及绿化工程等。其中管道工程为沿河道两岸布置的截污干管工程,起点位于赤坳河口附近,终点位于上洋污水处理厂。管道敷设总长度为9587.8m,其中开挖施工长度为6264.6m,顶管施工长度为3323.2m,截污管网的建设对坪山河的水环境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

3 坪山河水环境现状评价

根据《关于颁布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6]352号)以及《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粤环[2008]26号),深圳市坪山河近期(2000~2010年)为农灌用水区,属于Ⅴ类水环境功能区,远期(2011-2020年)为Ⅲ类水环境功能区。根据《深圳市2009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坪山河布设碧岭、红花潭和上洋三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坪山河已受到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的影响。2009年坪山河上游碧岭断面水质相对较好,无超标测值,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红花潭断面的总磷测值超标率为100%,红花潭、上洋断面水质均劣于Ⅴ类。全河段年均值超标的项目有氨氮和总磷,监测值出现超标的项目还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铜、氟化物、氰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粪大肠菌群,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劣于Ⅴ类。

4 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截污方面。根据《深圳市污水系统布局规划》的预测结果,坪山河流域近期(2010年)污水量约为20万m3/d,远期(2020年)污水量约为40万m3/d。近期漏入坪山河中的污水量按照污水总量的10%考虑,即近期漏入河道的污水约为2万m3/d。远期排水管网已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制系统,漏入河水中的污水量按照污水总量的5%计算,即为2万m3/d。由于本工程截污干管截流后的污水最终进入上洋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本次评价中污水水质以上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为准,主要指标如下,CODcr:230mg/L、T-P:4mg/L、NH4+-N:20mg/L。据此计算2010年和2020年坪山河干流混合水质的预测结果(见表1)。

预测结果表明,经过截污后,4~10月份CODcr的浓度能够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而在枯水期则不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6~9月份T-P的浓度能够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全年NH4+-N的浓度均不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坪山河截污后,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水质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但枯水期的水质状况依然较差,基本为劣Ⅴ类。总体而言,坪山河经过综合整治后,由于对沿线污水的截排,使其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

表1 2010、2020年坪山河干流混合水质预测结果mg•L-1

月份河水量/m3•s-1

CODcrNH+.4-NT-P

10.6457.226.061.24

20.8347.335.161.03

31.0240.444.530.89

43.2615.752.280.36

54.7411.651.900.27

612.905.631.350.14

79.736.791.460.17

812.205.831.370.15

911.406.101.400.15

104.7411.651.900.27

111.7326.513.260.59

120.8347.335.161.03

河水基流水质――1.961.020.07

入河污水量0.23210.0020.004.50

地表水Ⅲ类标准――20.001.000.20

地表水Ⅳ类标准――30.001.500.30

地表水Ⅴ类标准――40.002.000.40

5 结语

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实施后丰水期和平水期的水质改善效果明显,而枯水期的水质依然劣于Ⅴ类。对此本工程进一步采取水环境改善措施。拟在坪山河滩湿地公园工程中设计人工湿地面积2108hm2,设计处理能力5.2万m3/d,小型处理站两座,设计处理能力3万m3/d。上述配套工程拟对坪山河枯水期的河水进行处理,处理率可以达到80%以上。经处理后,基本可以确保坪山河枯水期河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从而确保坪山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改善。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2009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R].深圳: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2009.

[2] 黄广玲,宋福君.海城市河沙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水利,2010(1):68~70.

[3] 姜淑坤,管延海,孙立民.浑江中上游水环境分析与评价[J].地下水,2010(1):118~119.

[4] 孙红玲.宜阳县:举全县之力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J].资源导刊,2010,(3):9~10.

[5] 张国珍,米宗敏.黄河流域兰州段环境容量对城市工业规划布局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31~3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效益评估 下一篇: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