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防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26 02:10:09

探讨消防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消防检测单位来说,国外先进的技术进入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该行业的现状,找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消防工程 检测 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拟订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纲要》提出 “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允许建立一些、服务的中介组织,向业主提供消防产品认证、消防设施维修、消防法律和咨询、企业内部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并接受消防监督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在各地消防监督机构的精心指导下,一个新的行业----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广大企、事业单位从不了解这个行业到逐渐的接受了这个行业;从被动接受检测到主动联系要求检测。

一、存在的问题

(一) 消防安全检测机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对隐患判断失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所提供的整改措施对受检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有可能被受检单位;在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的失职引发事故,对受检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些检测机构的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上述风险一旦发生,就有可能使经过各地消防监督机构和电检从业人员长时间培育的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停滞甚至直接导致这个行业的崩溃。

(二)检测人员不合格

一个检测机构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作为从事消防安全检测的人员,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防火的专业知识;同时,作为直接从事检测的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有些检测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基本不聘用有丰富专业技术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而检测人员招聘的都是一些只具有基础电气知识的人员,根本没有进行系统的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技术培训。

(三) 检测仪器不能满足消防安全检测的要求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服务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对隐患进行“点对点”的检测,如果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可以说,检测毫无意义。有些检测机构就是在不完全配备或没有配备仪器的情况下开展检测工作的。象这样的检测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并且,由于这些检测机构的仪器不配套,投资成本低,检测的服务价格低,使检测市场进入了一种无绪竞争状态,也严重影响着新的检测技术引进和开发工作。

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机构要进行规范化建设

(一)制度健全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机构必须制定基本的管理制度如仪器收发制度,检定印、证管理制度,数据核验制度,报告签发制度,仪器设备的检定制度,检测规程等。

(二)人员合格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机构的人员的任职资格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如受教育的程度、理论基础、实际的工作能力等。检测机构应明文规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任职的资格条件,应明确规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格条件以及从事技术检测的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并按照相应的条件聘用各个岗位的人员。

(三)仪器配套

检测机构的仪器配备,必须能满足现阶段各检测项目的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检测能力的分析报告和实物证据。并且要跟踪和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主要围绕“过热型”和“放电型”火险隐患开展检测工作,从事消防安全检测的机构配备的仪器应能满足对上述两种类型的火险隐患的检测,配备的基本的检测仪器应包括红外热成像仪和超声波漏电探测仪。

三、关于加强对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机构行业管理的建议

(一)、规范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单位基本要求

凡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必须成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并有上级主管部门出示的机构证明;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有专业检测设备和专业检测技术队伍及管理人员;具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或关于收费的批复意见;有固定办公地点、房屋设施及通讯工具;检测单位必须在职能、财务、人事等方面与公安消防机构完全脱钩。

(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人员要求

1、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单位必须具有满足检测需要的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其中,安全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不应少于2人,工程师不应少于4人,助理工程师不应少于3人,管理人员不应少于3人。在各地设立的检测分支机构,高级工程师不应少于1人,工程师不应少于2人,助理工程师不应少于2人。

2、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劳动局核发的电工操作证,其中高压操作人员不少于3人;

3、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单位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和实际检测能力,并不断提高检测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要求

从事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单位必须具备如下设施、设备:检测电气线路虚接、松动、过热等早期火灾隐患的红外成像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必须的检测仪器;对电气线路与设备进行热安全评估检测的测温仪;检测电气线路与设备绝缘、接地状态的仪器设备;为检测建立数据库、为用户建立电气线路及设备安全运行档案的计算机设备;电气检测操作时使用的基本工具;从事电气检测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具用品等。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机构以“体系完善,制度健全,人员合格,仪器配套”为总体要求,不断提高检测质量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广大企、事业单位防范电气火灾,是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的。

参考文献:

[1] 傅智敏, 黄金印, 屈震. 消防工程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12): 49-56.

[2] 黄金印, 傅智敏, 张兵. 消防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武警学院学报, 2004, 20(2): 64-6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4] 顾慧丽. GB 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国家标准使用手册[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从文化层面探讨我国新时期地域性建筑创作原则... 下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