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入林间――记湖北省林科院杨彦伶研究员

时间:2022-08-26 01:02:00

春风化雨入林间――记湖北省林科院杨彦伶研究员

1983年8月,满脸稚气杨彦玲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华中农学院走进了湖北省林科院。风雨近三十载,杨彦伶把根扎在了林科院,自己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科研带头人,为林科院的发展,为湖北林木育种及园林花卉产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刚入林科院,杨彦伶和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懵懵懂懂的工作着,没有方向,直到有一天院里一位老科研工作者和她闲聊,叹息她的专业丢了可惜,才猛然惊醒了她。虽外表文静孱弱,但好强的杨彦伶一旦下定了决心,做起科研来一发不可收拾。1984-1996年的十二年,杨彦伶潜心研究杨树、杉木等主要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及丰产栽培技术,努力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科研的实践结合,按她自己的话说,那十二年,对她自己的人生是一个转折,自己终于知道了人生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天道酬勤,十几年的努力,年轻的杨彦伶开始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1996年开始担任湖北省林科院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成为林科院科研队伍中的新秀。1995年,院领导考虑到杨彦伶在科研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全面锻炼她,把她从科研岗位转到行政岗位,到院办逐步接触各类行政管理工作。科研劲头正高涨的杨彦伶,对这个变动一下子难以理解,甚至情绪上还有些低落,但自我适应和调节能力很强的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做好行政本职工作,继续在科研领域猎取新知,做到行政、科研两不误。凭着她的聪明和勤奋,杨彦伶在院里的行政工作紧紧有条,科研也没有中断,终于练就了一身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2003年6月,组织委任杨彦伶为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院里的科研管理工作。得益于自己科研、行政岗位上丰富的工作经历,杨彦伶深知科研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最需要的动力,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短短的几年,院里的科研面貌焕然一新2003-2010年间,林科院在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立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8年间共组织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省各类科研项目340项,新立项127项,争取到科研经费5066万元;在此期间,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园林植物材料引进及应用”国家引智成果示范基地、中国林科院兴林抑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木本粮油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相继搭建,大大提升了林科院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院科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3-2010年间,先后组织鉴定验收科研成果7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9项:在抓好项目、成果、平台建设的同时,近年来,重点在科技合作与交流上加大工作力度,先后与中国林科院、全省10个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各类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通过广泛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林科院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全院科研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006年,杨彦伶被评为研究员,多年的苦心孤诣和埋头专研,终得社会、业界的认可。学术有成的杨彦伶,放眼世界却心系荆楚,大部分的科研课题、项目,或为湖北的乡土优良树种的开发利用,或为国外优秀园林树种的引进,期望湖北的苗木花卉产业能在科研力量的推动下做大做强。她主持完成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野生花卉保存及开发利用研究》,针对湖北花卉生产中存在缺乏地方特色花卉品种的突出问题,以本省乡土野生花卉为对象,开展了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资源分析评价、优良无性系选择、规模化繁殖技术、优化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为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我省花卉的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保护、开发湖北保康野生花卉资源,杨彦伶经常深入山区,调研、考察、开展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保康野生紫薇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的科研项目,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杨彦伶反复选育、对比,终于选育出紫薇的优良新品种,《紫薇优良品种‘鄂薇1号’选育》科研课题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新品种选育类铜奖:她接着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紫薇优良品种――‘鄂薇1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也于2010年通过项目验收,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为后期进入商业化苗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湖北的野生花卉资源作出了典范。最近,杨彦伶撰写了《提高湖北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系统的阐述了湖北花卉产业科技创新在种质资源、科研力量、科研条件的优势,指出了创新缺乏总体规划、资金投入不足、创新滞后于市场生产、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等问题,并为今后科技创新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情牵荆楚苗木产业的赤子之心流露无遗。

此外,杨彦伶还是《园林植物引进及应用》、《美国紫薇新品种及繁育技术示范推广》、《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原湖区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丰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杉木不同地理种源染色体组型和带型的研究》、《意大利杨树无性系适生条件及水肥营养研究》等多个国家、省级重大课题的主持人、主要完成人或重要参与者,多年来所获嘉奖无数。工作之余的杨彦伶笔耕不缀,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科技论文二十余篇。

步入中年的杨彦伶,当领导,做科研,带研究生,在生活中扮演者多种角色,虽已开始鬓生白发,但对工作仍旧保持着年轻时一样的热情。对她来讲,自己钟爱的事业,还有很多的工作等着她去做,心有多远,事业就有多大。

上一篇:文明的条形码 下一篇:云南大花蕙兰称霸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