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 奇石 贴画

时间:2022-08-26 01:00:38

一件件根雕令人驻足不前,一块块奇石让人浮想联翩,一张张粘贴画叫人拍案叫绝。这些“边关文化活动”就像天山深处盛开着的雪莲花,散发着独特清香,丰富了官兵生活。

“你是雪山的雄鹰,你是牧民的守护神……”9月11日,踏着金秋牧民高亢歌声和季节旋律,记者来到天山托木尔峰脚下的驻阿某边防团,走进该团文化长廊,被这别具特色的“边关文化”所深深吸引……

根雕:凝聚官兵的审美趣味

驻阿克苏某边防团一线连队驻守在天山深处,周围有大量的胡杨林和多年的桔树,许多树根在戈壁、沙滩、河流边,甚至在官兵巡逻的道路边,有的树根从远处看,很像一件东西,官兵拿回去进行精雕细琢后,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作品就面世了。

班长王强是个有心人,从小爱琢磨事情,一次巡逻返回途中。一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很像龙的树根,树根激发了小王浓厚的兴趣。回到连队,他拿着树根精雕细琢起来。第二天,官兵发现,在小王的床头,爬了一条“中华龙”,栩栩如生,吸引官兵争相围观。指导员张圣军因势利导,号召大家像小王学习,做个有心人。从那以后,连队官兵将那些被洪水冲刷、饱经风吹日晒的树根、树干、树枝收集起来,一幅幅根雕作品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排长何键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一次,何键带领战士到牧民艾山家宣传边防政策,发现艾山家门口的柴竹堆里,有块树根像两个人一样拢在一起,他将这条树根带回家,雕琢成两个人,乍一看,就像官兵和少数民族拥抱似的,看起来甚是亲切。于是,官兵给这个根雕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军民根连根”。

该团政委史占湖告诉记者,根雕成了官兵心中的“军营文化天地”,官兵常常利用训练、劳动、巡逻等时机,将树根捡回连队,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几个人在一起琢磨。于是,在窗台、床头、桌面等地方,摆放着许多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有的像龙,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体操健儿,栩栩如生,观赏性较强。走进边防一线连队,你会强烈感受到浓厚的“军营文化天地”氛围。

如今,出自官兵之手的500余件根雕作品陈列在该团根雕展室里,每年要迎接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不久前,南疆军区在该团召开基层文化活动现场观摩会,集中总结和推广了该团的经验做法。一位根雕艺术家看了官兵的根雕作品后感慨不已:“平时操枪弄炮的官兵能雕出这样好的作品,真是不简单!”

奇石:映照军人的高尚情怀

官兵说,只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冰冷的石头看起来也动情。官兵常年呆在大山里。抬头是石山,低头也是石山,石头成了官兵无时不见的朋友。契恰尔边防连身底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边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石头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诱人的光。

一次,指导员李峰路过河滩时,突然发现一只猴子蹲在不远处,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石头上的图案很像一只猴子。于是,李峰将这只猴子“牵”到连队,放在自己的房间。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捡了许多石头,有的像可爱的动物,有的像风景。李峰所捡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激发了官兵浓厚的兴趣,连队官兵也渐渐地“爱”上了石头。

无限风光在险峰,奇石也在比较远的地方。官兵巡逻走的很远,往往可以碰到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官兵就把石头放在马背上驮回来。一次,战士刘洋捡了一块上面有很像连队哨所图案的石头,小心冀冀地抱在怀里,生怕它跑掉,谁知,骑马过河时,军马脚下打滑,他没有拿稳,怀里的石头掉进了河里,小刘跳下马,在河里捞了3个多小时,全身衣服都湿透了,才把心爱的石头捞了上来。在河里打捞丢失的石头,他腿脚因此患了关节病。但小刘心里高兴,因为他捡到了一块“哨所石”。如今,这块奇石陈列在连队俱乐部里。官兵说,这块“哨所石”会永远屹立在他们心里,风吹不倒,雷打不动。

一块石头,一个美丽真实的感人故事。一次,有个慰问团慰问连队,一位姓陈的老板一眼相中了原指导员刘亚利有猴子图案的石头,要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当时,刘指导员正为无钱资助因家中贫困而失学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古丽发愁。石头能卖钱,给了刘亚利很大的启示,他将石头卖给了这位老板。从那以后,刘亚利风里来雨里去,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连队身底下的河滩捡石头。

石头越捡越多,许多奇石被陈老板以50、100元不等的价格买走,刘亚利将捡石头所得的1万多元钱无偿资助给了古丽。吉丽是柯尔克孜族牧民艾山的女儿,在阿合奇县上中学,因家中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回家放羊。刘亚利知道后,承担了长期资助古丽的责任,后来,古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如今,刘亚利捡石头“捡”出了个大学生的故事,在团里广为流传,他的名字也光荣地被载入团史。

官兵巡逻途中,把那些色彩斑澜,形态各异的石头捡回连队,创作成精美的艺术品,并冠以“嫦娥奔月”、“大漠落日”等富有诗意的名称,在欣赏石文化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今年8月,该团以“南天山奇石”为主题,展出了像形石、冰粥石、硅化石、风凌石、蜂窝石等20多个品种上百件奇石,都是基层官兵收捡的石头精品,每块石头都叙说着官兵鲜为人知的故事。官兵对捡回的石头,适合再加工的就雕琢一下,适合组合的就拼接一下。但更多的是取天然的色彩和形状,制作成各种小假山,小盆景,在连队的会议室,阅览室里都摆放着许多形状不一的奇石,点缀着连队。

贴画:显示军人的细腻情感

在一块图板上,以石子、树枝、树皮、树叶、锯沫、花草等为基本材料制作的粘帖画,朴实大方,生活情趣浓厚,深受官兵喜爱。每幅粘贴画的背后,也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2006年,别迭里边防连有一名士官,因几年没有回家,在大雪封山期间,非常想念家中妻子,于是,他把日积月累的思念,尽情挥洒在一张粘贴画上。他找来一块硬纸板,用碎布在上面粘帖了一位多情的妻子,在奔跑中向远方手握钢枪守卫哨所的丈夫招手,画面真情感人。士官将粘帖画取名为《盼归》,意为妻子期盼着丈夫早日归来。这幅粘贴画感动了全连每一名官兵,官兵纷纷要他教“绝招”。最后,临复员前,这名士官就将做粘帖画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连队官兵。

战士过生日时,要做一幅粘贴画送给对方,画面上的蛋糕是用棉花粘帖的,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战士评选为优秀士兵,战士相互间要送一幅粘贴画,画上的战士胸前挂着大红花,脸上灿烂的笑容像熟透了的红苹果。军嫂来队时,连队战士送一幅粘贴画,表达对军嫂的敬意之情。一次,一位军嫂上到边防,看到战士房间里的粘贴画,以为官兵购买所挂,当听说是官兵用双手粘贴的时,这位军嫂非要官兵教会她技术。

说来也巧,干部张明的粘贴画还贴出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一次,一个慰问团到连队进行慰问,一位漂亮的姑娘看上了干部张明制作的一幅粘贴画,回去后,这位姑娘经常给张明来信,表达爱慕之情。两人鸿雁传书,感情升华,去年10月份俩人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如今,百余幅粘贴画放在连队俱乐部里,诉说着官兵多彩的生活,成了连队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团政治处主任王章勇说,在团文化活动中心,悬挂着字画200余幅,摄影作品350余幅、摆放奇石作品800余件,根雕作品230余件,陈列其它展品410余件。这些具有浓郁特色的军营文化,营造了浓厚的边关文化,成为启迪官兵、教育官兵、激励官兵的重要文化阵地。

上一篇:江布拉克与天山怪坡 下一篇:“装嫩”的心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