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盐锅峡库区油葵引进种植试验研究

时间:2022-08-25 11:04:02

刘家峡、盐锅峡库区油葵引进种植试验研究

摘要:在种稻改盐2~3a的刘家峡、盐锅峡库区盐渍地上引进种植油葵可正常生长,筛选出了法国A15和晋葵2号作为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推广。同时,试验总结出了适宜当地盐渍地油葵种植最佳密度和施肥量。

关键词:库区;油葵;引进种植;试验

随着刘家峡、盐锅峡水库的建立,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使刘、盐库区形成大面积的盐碱荒滩地,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通过工程措施和种稻改盐,部分盐碱荒滩地得到开发利用。在种稻改盐2~3a的盐渍地上引进种植油葵,作为刘、盐库区盐渍地持续改良利用措施――水旱轮作中的旱作物来试种。油葵是一种耐盐、耐旱作物,其花期的耐盐力在土壤含盐量高达0.74%时仍可生长。同时,油葵作为一种新的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达50%。葵油所具有的色、味、稳定性和较高的亚麻油二烯酸,使其成为油品中的上品。

1内容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永靖县岘塬镇尤家塬村魏川渔场,2001年土壤测试,有机质9.30g/kg,全氮0.91g/kg,全磷0.81g/kg,速效磷8mg/kg,全盐18.40g/kg。1997~2001年均种水稻。基肥亩施硫酸钾15kg,磷二铵20kg,农肥2 500kg。小区面积20m2,三次重复,随机排列。

1.2试验内容与设计

1.2.1油葵引种及品种比较试验。引进5个参试品种:①法国A15;②新葵杂6号;③新葵杂4号;④GK97004,⑤晋葵2号。

1.2.2 油葵种植密度比较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①50cm×29cm(亩保苗4 390株),②50cm×25cm(亩保苗5 330株),③40cm×27cm(亩保苗6 170株),④50cm×20cm(亩保苗6 660株)。

1.2.3油葵施肥量比较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①亩施二铵10kg、硫酸钾8kg、尿素8kg,②亩施二铵20kg、硫酸钾16kg、尿素12kg,③亩施二铵30kg、硫酸钾24kg、尿素16kg,④亩施二铵40kg、硫酸钾32kg、尿素20kg

2结果与分析

2.1油葵引种及品种比较试验油葵植株从苗期到收获生长健壮,未发现油葵植株受到土壤中盐分侵害而产生的生理病害现象,成熟正常。2002-2004年三年比较试验结果看(见表1),法国A15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4个品种亩增48.60kg、40kg、38.60kg和27.60kg。

对试验结果经F值测定,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T检验,法国A15与其他各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晋葵2号与其他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2.2油葵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从2a试验结果看(表2),处理②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3个处理亩增20kg、36.60kg、46.60kg。经F值测定,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T检验,处理②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3油葵施肥量比较试验

从2a试验产量结果得知(表3),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经F值测定,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T检验,处理③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3小结与讨论

3.1在种稻改盐2~3a的盐渍地上油葵作为水稻轮作倒茬旱作物种植,可正常生长,不受盐分侵害。法国A15可作为主栽品种、晋葵2号作为搭配品种进行推广。

3.2适宜当地盐渍地油葵种植最佳密度为5 330株/亩,施肥量为亩施二铵20~30kg,硫酸钾16~20kg。

上一篇:冬油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创建网络交易市场 构筑农产品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