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25 10:44:41

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有效

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62―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五彩池》时,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色彩?谁又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要到文中寻找答案的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自觉、主动,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端引趣除了“设疑”以外,还可采用“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

联系生活实际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有一次,笔者讲课时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笔者灵机一动,让学生趴在窗户上看雨景,并让学生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高兴极了,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几分钟就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师管理要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静得下来。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就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

3.教师要运用活动性策略,让学生实现目标。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三、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应是被强制、勉强地接受知识,而应是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好问首先要问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要经过自己的思考、鉴别,发现自己思维的缺点。只有会思、会问、会学,才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有效。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是指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置于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方案,而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教师则要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小组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因素等等。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上一篇: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