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享岁月的沉淀

时间:2022-08-25 10:36:50

秋日,凉风习习,阴雨绵绵。

一个人,静静地品读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底莫名地泛起一丝悲凉,我虽徜徉于那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间,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沧桑一面,在我们的心灵上烙下了两个大字――“震撼”。

其实这一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本书了,却依旧令我感触颇多,《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书中以旅行方式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在祖国大地上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上灵魂和人生秘谛。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显现出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作者用其犀利的笔触与缜密的思想,将古老的文化积淀下来的历史痕迹,在其笔下用其精深的文学与艺术的鉴赏力将它啐成轻尘,然后再将它富有层次的揉捏在一起,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者笔下对中华文化的绵绵缠缠。

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次风吹雨打的神州大地,积淀出灿烂的华夏文化。对此,我们常常引以为豪,孰不知这看似博大精深的文化机体实际上都是由一个个文化基点构成。而这小小的基点正是这里的每一寸热土所记载的一代又一代文人来来往往的足迹和他们的悲欢离合。在岁月的尘封之后,有的被后人顶礼膜拜,常年充斥着蜻蜓点水式的频顾,有的则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消佚的危险。我们太需要一个人站在那些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耐心地向人们讲述被人遗忘的历史和文化。于是,余秋雨先生应时代的召唤而来,开始了他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谜谛的艰苦旅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体现了一种“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在这段文化旅程中,他却同时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不仅是一位文化的探索者,更是一位鉴赏者,也是一位演绎者。正是他的不遗余力,才将中国的文化内涵诠释得多姿多彩、尽善尽美。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的西南边陲。他的眼光似乎无处不在,而实际上真正让他留恋的还是那些“在古代文化方面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也就是他心中的“人文山水”。从莫高窟的色彩、线条到阳关道上茫茫白雪;从鸣沙山到月牙泉;从贵池傩到青云谱;从天一阁藏书的社会意义到西湖那缥缈的梦境……他总是渴望与之面对,站在古人曾经站过的方位,打量着少有变迁的自然景观,静听千百年来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让自己的身心被一副沉重的历史气息所裹挟,时而感动,时而喟叹。他激发了山水被封存已久的文化性灵,让人、自然和历史在这一瞬间浑沌在一起,最后喷薄而出。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是经过心灵的精挑细选过的,他笔下的文化是经过心灵感应过的。也许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很难对文化做出细致、深刻的解读,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用心细细地品味,这样也就足够了。

好书需精读,每读一遍,我想我们对书中的理解和感悟会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的愈加深刻,以及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与积累,我们对生命、文化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刨根究底。书,便会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的工具。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阮社小学 312000)

上一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如何巧妙应用多媒体 下一篇: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卡片学习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