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08-25 09:54:03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求异思维指的是使用非常规思路去探究与解决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求异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可以活跃高中语文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针对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着重探究,同时提出一系列合理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求异思维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变异思维,主要特点不受固定模式和传统思想的影响,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高度关注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优化教学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他们主动思考,对问题产生新的看法,采用不寻常的手段解决问题,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求异思维,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解决问题时与传统教学中直接给出答案不同,而是利用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亲身体会。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通常对同一问题产生多个看法,教师应鼓励他们敢于表达个人的想法,锻炼求异思维。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由于这篇课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教师应结合文章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认真研究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鲜明形象,包括刘邦、项羽、张良、范增和樊哙等,而本课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让他们采用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先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再通过亲自表演模仿人物形象,使其大胆展示出自己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真实情境。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求异思维。

二、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求异思维

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最好方法之一是设置疑问,以疑问为导向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求异思维,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巧妙设置疑问,通过一系列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而且教师可设置部分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多个答案,使求异思维得以启迪。

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当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设计问题:课文通过描写哪几种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讨论之后可得出作者描写五幅秋景图:秋院静扫、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雨、秋果奇景。接着设计问题:作者在南国时每年到了秋天,哪些北国景物最让作者思念?但是到了故都反而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原因是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会怎么安排?这一问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阐述自己将会如何描写北国秋景。在问题引导下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启迪,在无形中锻炼了求异思维。

三、多角度观察,使学生勇于创新

在高中阶段,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极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面对问题或观察事物时缺乏创新。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观察法看待问题和观察事物,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同一问题或事物,以此锻炼他们的求异思维。同时,高中语文教师需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定式思维,要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求异思维。

以《再别康桥》教学为例,学生在初步学习这首现代诗时,虽然在初中阶段也学过同类诗歌,但是鉴赏能力一般,有待提升。由于他们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缺乏了解,思维容易产生惯性,发散思维受到束缚。此时,教师可告知学生关于作者徐志摩的相关事迹,以及这首诗写于他重回英国再次和康桥别离。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诗歌内涵和主旨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这就能够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内容得出不同结论:有的将重点放在景物上;有的则联想到借景抒情等。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进而形成求异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和多角度观察法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切入,全面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尹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求异思维引导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02.

[3]杨健.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23):340.

上一篇: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 下一篇: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运球技术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