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独弦琴传承的模式和原则

时间:2022-08-25 09:03:51

京族独弦琴传承的模式和原则

摘要:独弦琴作为京族传统的乐器具有千年历史。本文通过总结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的教学经验,概括出京族独弦琴的以民间教学为主的传承模式和因材施教传承原则为主的传播现状。

关键词:独弦琴 苏春发 传承模式

独弦琴是我国京族的传统乐器,一直以来都是以民间教学力量为主,缺乏专业教学。所谓民间教学,其实就是指非专业教学,学生的学习目的并非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为主。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进度,只能以一种求快式的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独弦琴传承的变异。另一方面,独弦琴艺人通过对于技艺的传承,总结出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独弦琴的传承模式——民间教学为主

苏春发传承独弦琴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法,重点教授演奏技巧、制作技艺、文化源流等三方面,将民间教学延续到当前。综合来说,苏春发在传承独弦琴中,主要使用了一对一教学和集体教学这两种民间教学形式。

一)、一对一教学

在苏春发学琴的时候,因为学生少,老师的时间充裕,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对一的特别教学。一般是老师先教学生曲调,然后再教弹琴。教一句学一句。此后需要学生自己练习,不懂就向提问。老师也会在旁边观察学生,如果在学生练习时发现问题就当即纠正。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及时性这一特点。

此外,一对一教学还要在一套适当的教学体系中寻找出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学生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进度。

但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自觉认知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独弦琴。苏春发从带一两个学生,学生队伍通过逐年增加,最后扩展到40个学生,集中在苏春发家里学习弹琴。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进度,苏春发找到另外一种传承模式——集体教学。

二)、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的出现应对了学生壮大的局面。最开始的时候,集体教学也是以一对多的方式出现的。有别于苏春发学习独弦琴的经历,现在师从苏春发的学生学习独弦琴都是多人一起学习。苏春发的一对多教学方式主要是一个一个的教。一个人教一会儿,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再去教下一个学生。一对多的教学方法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利益,使学生的教学进度没有受到延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因为时间不够,老师教的时候学生也没有发现问题,但再后来的练习中遇到了困难,想要找老师解决,但是老师又在教别的学生。本应通过教学想要完成的任务就无法顺利达成。

后来,苏春发在一对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拉、帮、带”的传承模式。苏春发的学生之间,琴技差异很大。这可能是因为学琴的时间长度不同、课后的练习强度不同、也与学生个人乐感有关。苏春发就选出几个弹琴弹得好的学生作为几个小组的负责人,先教这几个人弹。这几名小组长基础技巧掌握牢固,乐感好,学习能力强,学琴耗时短。等这几个人学会了,再让他们去教其他的学生。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先去问自己小组的组长,组长们解决不了的,再去找苏春发询问。这样下来,苏春发省下了不少时间。学生之间的气氛也被活跃起来。“拉、帮、带”的方法帮助苏春发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重大难题。等小组长又培养了其他学生之后,这些后进的学生也就成为其他小组的组长。

独弦琴的传承原则——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学生因学习能力等个人原因,琴技参差不齐。有些人学习能力强,课下勤于练习,所以进步快,有些人学习进度就相对比较慢。老师如果把所有的学生等量齐观,用相同的教学进度来培养学生,对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如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个人素质,来制作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的教学方针。通常情况下,因材施教分为以下几种:

一)、因性别差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独弦琴在苏春发学琴的年代,主要演奏者都是男性。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学习独弦琴,且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女生通常比较细腻,学琴的时候比较注重细节,课后的练习也多,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琴的时候把握住细节。而对于男生来说,力气大,摇杆也更好掌握。加上男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能更容易在弹琴的时候结合独弦琴的泛音优势,淋漓尽致的展现歌曲的意境。但因为现在京族学习独弦琴的男性数量锐减,着

令人堪忧。苏春发只要遇到学琴的男学生,都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先产生学琴的兴趣,逐步挖掘个人潜力后再深入教学,争取把男学生都培养出来。

二)、因年龄差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苏春发的学生年龄差异很大,最小的只有5岁,年龄最大的将近80岁。每个年龄阶段学琴的难度也不同。对于不到12岁的学生,可能他们的理解力要相对弱一些,就需要苏春发很有耐心的拉着学生的手教。年龄小,力气不够,只能教定音、切音和拨弦的技巧,摇杆则要等到学生有力气的时候再学。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学生,其学习的主动性强,领悟能力好,苏春发主要以示范为主。不需要一步一步都全程“跟踪”教学。

三)、因个人能力的差异而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苏春发的学生多,从属各行各业。有些人可能从事专门的音乐研究,在学琴之前已经有其他的乐器弹奏技巧,这样的学生教起来更容易,苏春发只要把基本技巧讲清楚,让学生反复练习就能很快的提升琴技。而对于零音乐基础的人来学琴时,就需要苏春发手把手、一点点的地教,急功近利只能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对于这样的学生,苏春发在教琴时就必须注重到弹琴的细节,不能讲一下就过去。还有不是京族的学生,不会讲京语,汉语的演唱又没有办法表现京族的文化特色。这时候就要在教琴的基础上教歌词,包括发音和曲调。

民间教学的柔韧性使独弦琴文化能够在京族完好的保存至今,但是如今它也 变成了进一步发展独弦琴的瓶颈。现阶段,独弦琴需要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学如大学等校园中纳入独弦琴培训课程,只有这样,独弦琴才能从民间走向专业,从而建立起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秀昭、卢克刚、何洪、叶菁著:《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年3月版。

[2] 黄有第 主编:《京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防城港市京族文化研讨会论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 罗黎明主编,包小泉著:《京色海岸》[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年8月版。

作者简介 刘娣,女,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本项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gxun-chx2012067)

上一篇:致大一新生:你的大学你做主 下一篇:浅探新形势下培养创造型人才关键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