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往变得不再困难

时间:2022-08-25 08:32:51

大学时代,本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一些大学生却染上了交往困难的“怪病”:不能顺利地与同学正常交往,难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引起的“继发性”心理问题也不少:孤独感、空虚、心情压抑、失落感、同学感情淡漠,甚至自杀等。为此,我们走进了大学校园,并就此展开了一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交往困难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些“让交往变得不再困难”的知识、办法,对于不在大学里的人也同样有参考价值。

困难之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常常将自己限制在旧有的交往范围内,不敢涉足新的交际圈,总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也没有信心去与陌生人交往。在自卑与缺乏自信方面,女生的情况要比男生严重。女生在交往中不如男生积极主动。

原因简析:大学生自卑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自我评价不正确。②学习成绩较差。③缺少文体、书画、组织、领导、社交等方面的专长。④在相貌、身高、家庭经济条件与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如别人。一些女性从小就有“女不如男”的错误想法,而且女性一般较易受到暗示,自信心比男性弱,独立自主性和积极主动性不如男性强。因此,在交往中,女大学生往往比男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解决办法:切不可夸大自己的缺点,更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别忘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困难之二:有的大学生在他人(尤其是陌生人)面前表现得不自在、紧张、胆小怕事,这是羞怯心理在作怪。害羞可以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倘若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下、在任何人面前都过分羞怯,就成了人际交往中的困难。

原因简析:引起大学生害羞心理的原因很多,如性格、气质、自信心不足、遭受挫折等。另外,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尤其是性意识)的增强有关。

解决办法:要克服因胆小、害羞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应主动提供帮助;当你自己需要帮助时,应主动向他人提出请求;当同学取得成功时,要向他表示祝贺……

困难之三:性格内向、孤僻。这些大学生往往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善言谈,很少自我表现,有强烈的孤独感,总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因此,他们干脆逃避现实,不与人交往。

原因简析:性格内向、孤僻是个性方面的问题,主要与一个人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但有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孤僻”,却是由于他们自命清高,瞧不起人,觉得别人低级无能,不值得交往。这样一来,别人对他们往往敬而远之,彼此自然不会有来往。

解决办法:克服内向、孤僻的性格并非很难,其中的诀窍是,学会真诚、热情地与人交往。如果你真诚地对待别人,那么,别人也会诚心诚意对你。同时,热情使人感到温暖,让人觉得你容易接触。所以,当同学的老乡或朋友来访时,应该友好地打声招呼;如同学不在,应主动地帮他去寻找,或递上一杯水。

困难之四:不善于交往、言谈。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感到交往很重要,但其中一些人不知该如何去做。比较而言,男生比女生更“不善言谈”。

原因简析:这是交往能力与交谈技巧欠缺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11岁以后,女性言语能力的发展快于男性,而且女性在言语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要优于男性。交往主要是运用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运用这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掌握必要的谈话技巧。在交谈时,应注意:①称呼要恰当;②谈话的态度要诚恳;③谈话时眼睛要正视对方,以表示你正在积极倾听;④用词要通俗、准确、简单明了,不要喋喋不休;⑤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⑥说话要尽可能幽默、风趣些。

困难之五:由于猜疑他人而导致交往困难。某大学外语系的一位女生,由于疑心太重,总是怀疑同学讲她的坏话,只要见到同学耳语,就认为是在议论她。于是,她就冲着她们大发脾气,讲一些尖刻的话。结果,她与同学的关系十分紧张,她自己也深感痛苦。

原因简析:猜疑容易引起误解,产生冲突,导致交往困难,这是显而易见的。好多时候,在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同时,应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

解决办法:要学会宽容、理解他人。宽容是理解的前提。人各有别,人各有志。因此,交往时不能过分苛求别人。宽容别人并非是懦弱的表现,而是自己良好修养的证明,还能在相当程度上感化对方。清朝宰相张英,接到家人来信,说邻居叶侍郎侵占张家地盘三尺而筑墙,要求张英利用职权夺回这三尺地皮。张英回信一封:“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接到书信后,退让邻居三尺而筑墙,使叶侍郎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地面,最终修成了流芳千古的“六尺巷”。

困难之六:担心别人不愿意与自己交往。多为男生。

原因简析:男性比女性更独立。当男性看他人时,会产生投射心理,认为别人也是独立性较强,不会轻易接纳自己,所以常担心别人不愿意与自己交往。

解决办法:要知道,或许别人也担心你愿不愿和他交往。

上一篇:中国最小的“换心人” 下一篇:别忘了培养孩子的“适应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