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对早、中、晚期宫缩抑制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5 08:19:07

[摘要]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分别对早、中、晚期宫缩抑制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收治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的患者共196例,其中早期(5~12周)53例、中期(13~27周)79例和晚期(28~36周)64例,各期患者均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间苯三酚对早、中、晚期宫缩抑制的疗效和相关临床不良反应。 结果 间苯三酚在抑制早、中、晚期宫缩的起效和缓解时间短,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且早、中、晚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间苯三酚治疗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间苯三酚对早、中、晚期宫缩的抑制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间苯三酚;早中晚期;宫缩抑制;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082-02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发生于妊娠的5~28周,其发生率在30%左右,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不规则下腹痛和腰酸等[1]。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流产; 妊娠满28周后出现至少10 min一次的规则宫缩,伴宫颈管缩短,可诊断为先兆早产, 早产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分娩者,占孕妇总数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2]。目前临床上对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的患者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使用的药物包括硫酸镁、孕酮和维生素等[3]。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是一种亲肌性阿托品类、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在欧洲已广泛用于妇产科,在国内主要报道适用于妇产科中产程延滞、痛经的相关治疗,但在早、中、晚期中的应用,目前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患者196例,探讨研究间苯三酚对早、中、晚期宫缩抑制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收治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患者共196例,其中,早期(5~12周)53例,年龄20~33岁,平均(24.8±6.7)岁;中期(13~27周)79例,年龄21~32岁,平均(23.5±8.9)岁;晚期(28~36周)64例,年龄20~34岁,平均(23.9±6.9)岁。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下腹痛、腰酸、阴道有流血,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胎心正常,并排除异位妊娠、葡萄胎、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及阴道或宫颈出血。各期患者在年龄、孕龄、孕次和子宫收缩时间间隔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中、晚期先兆流产患者各53例、79例和64例:间苯三酚(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385)静脉点滴,120 mg+5%葡萄糖250 mL,1次/d,至症状消失。所有参加实验的患者都知情,同意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进行保胎。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间苯三酚在抑制早、中、晚期宫缩缓解和症状消失的时间,抑制宫缩的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疗效的判断标准,显效:用药内宫缩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有效:用药后宫缩减轻;无效:用药后宫缩未减轻或加强。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头昏、恶心、呕吐、胸闷、心率增快、腹痛、皮疹等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间苯三酚在抑制早、中、晚期宫缩的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且早、中、晚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间苯三酚治疗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1例中期先兆流产患者出现肠胃不适和1例晚期先兆早产患者出现头昏。具体见表1、2。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逐渐增大,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给女性生殖健康和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保守治疗抑制子宫收缩和保胎为原则[4]。

间苯三酚作为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妇产科疾病中,尤其对各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中,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患者,探讨研究药物对早、中、晚期宫缩抑制的疗效和相关临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间苯三酚在抑制早、中、晚期宫缩的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短,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较高,且早、中、晚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间苯三酚治疗患者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1例中期先兆流产患者出现肠胃不适和1例晚期先兆早产患者出现头昏。

临床上抑制宫缩药物主要包括硫酸镁、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硫酸镁在产科中主要起抗早产作用,但镁离子对胎儿的安全性构成影响[5-6]。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同样是因为安全问题和副反应也很少用于先兆患者。间苯三酚是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其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与其他平滑肌解痉药相比,间苯三酚的特点是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只作用于痉挛平滑肌,对正常平滑肌影响极小,不易引起头昏、呕吐和心跳加快等副反应。特殊毒性试验研究也表明间苯三酚没有致畸、致癌性[7-8]。

先兆早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抑制宫缩,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收缩以及宫颈扩张,利用药物解除宫缩延长孕周以确保胎儿各器官的发育,间苯三酚可明显改善胎心率,并能有效抑制宫缩;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如果出现不规则的弱宫缩,即可使用间苯三酚;若仅出现下腹不适,同时不能确定是否宫缩,也可应用间苯三酚以减轻患者子宫张力,缓解患者症状;对于有阴道流血的患者,辅用间苯三酚也能减少因宫缩而引起的出血,防止胎膜剥离。所以间苯三酚有利于提高母体和胎儿的安全性,保胎的成功率高。

综上所述,间苯三酚各早、中、晚期的宫缩抑制均安全有效,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碧君,张建平. 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J]. 中国处方药,2007(11):80-81.

[2]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

[3] 王兴红. 间苯三酚治疗晚期先兆流产3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12):1303-1304.

[4] 赖俏红,杜丽云.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8):1257-1258.

[5] 杨怡凤,庄倩,吕翠. 间苯三酚与硫酸镁对先兆流产、早产影响的比较[J]. 山东医学,2010,50(12):41.

[6] 李健和,易利丹,彭六保,等. 间苯三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7):494-499.

[7] 刘常利,许琼,周虹,等. 斯帕丰治疗先兆早产45例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10,39(8):973-974.

[8] 姚毓筠. 间苯三酚在妇产科的应用[J]. 医学综述,2011,17(14):2170-2172.

(收稿日期:2013-03-07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腓总神经断伤与卡压的电生理分析 下一篇: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