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分析

时间:2022-08-25 07:34:20

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分析

摘要:对至2005年以来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对新农村体育文化的有关研究热度不减,研究成果有递增趋势;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入的实证研究不够,发展对策缺乏说服性。建议将新农村体育文化置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实地调查并结合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进一步突出农民自身的需求,以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开拓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

1前言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大力推动农民健身工程,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有目的地在农村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的建议;借此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必要对新农村概念提出以来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力求为广大体育研究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现状提供参考,为今后体育研究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方向。

2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综述

2.1的数量

的数量是反映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受重视程度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比,我以相同的“关键字”检索2005年至2010年和2011年至2016年有关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造成研究地理分布较为集中的内在因素:首先,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实施,使全国大部份省份都有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而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是我国新农村发展的试点区域,研究具有模版性和参考性,吸引了研究者研究的注意力,成为研究成果的热点地域。其次,研究成果的热点区域具有农村人口多、面临的问题较多且集中、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云南、海南等省份因为农村人口的分布不集中,面临这新农村体育文化难以发展的困境。

2.3研究人员所属研究机构的分布

2.4研究的方法

在对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但是按社会学研究分类方法可分为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3类

2.5主要研究方向与代表性学术观点

2.5.1关于基本概念的研究

新农村体育文化基本概念主要体现在“农村”“农村体育文化”的界定上,在对研究成果的统计过程中,发现98.2%的研究成果中缺少这一前提的研究。造成研究结论的不统一,出现了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体育文化的争议问题。对于这一争议问题,在研究成果中只有2篇论文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这说明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科学严密性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张文静、田雨普提出“农村应该有广域农村、中域农村和狭域农村之分”[2]。王振涛、单清华、周毅认为“农村体育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体育文化价值观念”[3]。

2.5.2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作用的研究

研究工作者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作用的重要性在认知上趋向于积极的方面,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涉及农村文化建设、农民自身发展等多个方面。集中在“营造和谐社会;促进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生活现代化”的观点。研究工作者认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民健身体系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4]。

2.5.3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有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成果占总研究成果的98%。在对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成果中,学者都提到有关制约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农民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其中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和农民参与意识不强是制约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王振涛等学者在《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一文中认为“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弱化,无法满足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3]也是影响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5.4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未来发展对策的研究

自我提高型: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学者认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只有满足农民物质文化的要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才能营造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所需的文化氛围;如“提高农民体育参与意识、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体育人口规模和质量”[5]。外在驱动型: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学者认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驱动下,企业提供相关支持下,解决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经费方面、组织方面等问题。如“通过政府拨款,公益与企业赞助筹集经费,夯实物质基础;建立乡镇文体站为主、村级文体室为辅、农民体协为纽带的组织网络,运行县级-乡镇-村委三级监管模式,形成制度文化保障机制[6]。因地制宜型: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学者认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应该考虑各地的民俗体育文化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在建设新农村体育文化的道路上结合各地的民俗体育文化更有利于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如“民俗体育在新村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挖掘和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发展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提高农村现代化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是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7]。以上三种类型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其综合运用与适用性,比如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具有显著的民俗体育地区应以这三种类型综合运用。三种类型并不是独立开展的,科学地综合运用更有利于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不同地域的发展。

2.6对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成果的特点

2.6.1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热度不减,研究成果有递增趋势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三农”政策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研究已经引起研究工作者的重视,研究成果在稳步增长,研究热度在经过12年后并没有减弱。根据统计,参与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研究工作者有135人,参与研究的单位以高校为主。也有部分国家社科基金、各省市社科规划立项中有关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项目;由此看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研究达到一定重要的地位。

2.6.2研究内容较广,实地调查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内容相对较多,大部分集中在新农村体育文化现状、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发展对策等方面,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在未来发展对策研究中,研究对象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向偏远、贫困地区农村相偏向;新农村体育文化调查现状向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农村体育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归纳分析发现,研究成果中,笼统性、论述类文章较多;关于主要概念的界定文章较少;造成“农村”“农村体育文化”这两个基本概念和研究体系没有形成;对农村原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及农村的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理解不透彻;多数研究成果缺乏实地调查,通过原有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科学的反映出农村体育文化的现状,因而提出的对策缺乏说服性。

2.6.3研究地域分布的差异性

对研究成果的统计可知,研究成果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这种差异性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区农民体育文化需求的差距等。虽然造成这种地域分布的差异性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对“西部大开发”和“三农”等相关政策的重视程度不高,付出的力量不足,是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原因。

3对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建议

(1)要将新农村体育文化置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研究;(2)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新农村体育文化进行研究;(3)适应新农村建设,开拓新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2-73.

[2]张文静.田雨普.对农村体育中“农村”含义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46-48.

[3]王振涛,单清华,周毅.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3):15-17

[4]徐成立.严珍.王丽清.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体育文化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9.

[5]岳辉.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9-21.

[6]肖伟.农村体育文化结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9):12-15.

[7]陈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体育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J].农业考古,2009(6):184-186.

作者:刘勇 但爱兰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上一篇:新形势下军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下一篇:浅析西方文化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