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博客的理由

时间:2022-08-25 07:06:29

如果有人在大街上给路人散发某人的不雅艳照,许多人可能不敢伸手,因为他怕那照片日后引来一堆不该有的麻烦,比如,被配偶抓“小辫子”,或被人密报单位领导――拿了那东西铁证如山啊……然而,如果是在互联网上,大家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大量网民下载并传播香港艺人的私密艳照,并有延伸出许多版本的“艳照门”。

都知道传播别人的隐私不道德,可为什么不少人在互联网上却如此大胆?一幅在BBS里的图片,成千上万人可以同时下载;只要用鼠标轻点一下“发送”键,几百人便可同时接收到,有谁知道这是我的所为?在互联网上做这些事情,就如同在现实世界里吹一口气一样简单,无人知晓。

正因为在网上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所以暗藏在人内心的龌龊,就毫无顾忌地“一展风采”,难怪总有人抱怨说互联网上就如同公共厕所。

对此能不能请互联网专家想想办法?其实,互联网的发明者早就想到了,并且还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但是,他们的中心思想简单明了:互联网是工具,工具是没有办法维护道德的。

那么,能不能让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像在现实世界里一样“三思而行”呢?在现实生活里,你的一言一行都有人关注――在家里,有长者喋喋不休地说;在学校,有老师诲人不倦地讲:在单位,有周围人百般挑剔地评……这样,基本形成了现实世界中对一个人的道德约束。相反,在互联网上,只要交足了上网费,就能随心所欲地下载、发帖子、写博客,享受着一种无人监督的绝对自由。但是,最近却有不一样的故事发生。一位大学教授因自己的学术文章受到同行的批评,于是异常生气的他在博客里不惜以“教授”抨击批评者……他的蛮横粗口立刻招致网上网下的一致谴责,最后他删掉骂人的博客文章,并向社会道歉。

据说粗口教授现实生活中从不粗口,但在自己的博客里刚一动粗,立刻被社会舆论谴责制止,“功劳”恰恰是因为教授用的是实名博客(这一点值得提倡)。而有些网民不惜承受病毒袭击,下载并传播香港艺人的私密艳照不止,“罪过”恰恰是因为匿名操作。这两件新闻本身就说明:如何建立并维护互联网世界的道德规范?看来匿名还是实名是问题的关键之一。

现在,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两亿,对这两亿人的实名制认证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实际上,最理想的实名制是给每个互联网用户一个类似于身份证号码的互联网身份标识(互联网叫IP地址)。然而,IP地址目前很短缺,需要许多人共享一个。IP地址短缺问题,只有到下一代互联网实现后,才能获得解决,但是,那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即使是目前条件下,推行互联网用户实名制,对维护道德规范仍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一,各网站需要限制匿名访客(不进行注册的散户)的发言权。匿名访客只能表达自己的选择意向,比如,表示拥护或反对、好或坏、多或少……如果想要文字发帖、上传图片,就必须变为注册用户。一定会有人问:“这不就是剥夺了他们言论自由权?”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权,但是,谁能多说,谁只能少说,要看谁值得多说。匿名访客,连简单的注册都不愿完成,理应说得少一些。

其二,每个注册用户(无论是否用真名或假名)都有一个“扶持期”。在此期内,提交的内容需要通过网站指派的监护人的审批。监护人要帮助注册用户理解,什么样的内容该网站欢迎,什么样的内容不欢迎。出了“扶持期”的注册用户,如果被发现言行不轨,有被退回到扶持态的可能。

其三,互联网的管理者更要加强对各网站监督和管理,对不良网站要限期整改。网络服务商也要坚持起码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互联网上的道德水准高低,抑恶扬善,方能净化互联网。

上一篇:网恋:亦真亦幻的感情游戏 下一篇:网络报道的立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