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公共文化论文

时间:2022-08-25 05:23:54

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公共文化论文

一、石柱县乡镇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该县开展群众公共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具备,但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还不丰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不少基层领导对乡镇公共文化的作用缺乏认识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与现行的考核机制有关。GDP的地位压倒一切,这一指挥棒引领基层领导拼命抓经济建设,而忽略其他。二是错误地认为乡镇公共文化是消费品。普遍存在“公共文化不能塑政绩,不能当饭吃”思想,认为只投资不赚钱,是费力不见成效的事情,所以对之只是应付而已。

(二)活动场所小,设施设备陈旧落后

一是活动场所小。目前,乡镇公共文化场所多为综合文化站和农村书屋。不少乡镇文化建设这一块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纳入重点,有的很久才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场所面积很小,有的已经挪作他用,比如堆放杂物,门上只有一个标签而已。二是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目前,各乡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设施设备有的来源于县城一些单位的淘汰产品,有的因为购置年代长已经陈旧,不能使用或者用起来效果很差,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素质差,业务能力弱

一是他们素质普遍较差。不少乡镇公共文化的定位是闲职,基层领导舍不得在这个岗位上配备高素质人才,一般把没有什么真实本领的人派到这个岗位充数。二是他们业务能力弱。大都占着编制干自己的私事,乐得清闲。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上面要来检查时打扫一下卫生,做做样子。

(四)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不够

一是本土人文、历史资源发掘整理和宣传力度不够。石柱始建于唐武德二年,拥有近14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间历经600多年土司制,有巾帼英雄秦良玉的英雄事迹。历史跨度大,传说故事多。石柱是土家族的聚居地,有特别的风俗。全县幅员3012.51km2,54万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2%,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特征,比如石柱有“哭嫁”的风俗,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二是没有将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石柱背靠武陵山区,处于浩浩长江、渝鄂边塞、巴楚文化结合部,承山继水,山地文化与江河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是值得各位公共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五)乡镇公共文化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有的乡镇会象征性地拨一点可怜的经费,但杯水车薪,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场。而有的乡镇更恼火,釜底抽薪,十分有限的一点文化事业经费被挪作他用,这项工作也就陷于瘫痪之中。

二、石柱县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需要和谐发展,要想实现乡镇文化建设的繁荣兴旺,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在认识上打个翻身仗,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

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一是要充分认识到乡镇公共文化事业是振兴群众精气神的有力武器。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文化生活,它是其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果不在精气神上提振他们,他们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他们就不可能彻底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二是先进文化不去占领阵地,腐朽落后的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它。要端正认识,抓文化也就是抓发展、抓未来,如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乡村这个广阔的天地,腐朽落后的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它。而一旦后者得逞,就会给社会和谐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各位基层领导及各位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二)保障经费投入和乡镇文化用地,更新设施设备

一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在乡镇文化金融、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落实文化优惠政策。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乡镇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常态性保障力度和落实文化专项资金补贴。多渠道吸引外来资本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乡镇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探索乡镇文化发展的新模式,确保每年度对乡镇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少于财政预算支出的5%,保障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经费所需。二是把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考核目标。三是保障乡镇文化用地和更新设施设备。要将公共文化场所及设施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充分考虑当地民众文化生活的需要,留足活动场所。利用专项资金每年添置一些设施设备。

(三)打造乡镇文化品牌,保护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一是打造乡镇文化品牌。优秀土家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是土家百姓的根基和灵魂。巾帼英雄秦良玉的太保祠名震石柱;“玉带河之夜”是石柱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群众中已经扎下了根;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经唱响大江南北。这些文化品牌要继续传承下去,在各乡镇也要汇集力量打造文化品牌,把这个作为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主攻方向。比如,黄水镇、冷水镇的“苦文化”,悦来镇以辣椒产业为代表的“辣文化”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都可以打造成乡镇公共文化品牌。二是保护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开发利用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要做好长期和短期规划,在宏观上进行掌控,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确保地方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处理好城镇化与优秀文化遗产的关系,避免旧城镇改造建设中破坏优秀地方文化遗产的不良现象。

(四)培养乡镇公共文化人才,组织开展好各种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多渠道培养乡镇公共文化人才。首先,加强现有乡镇公共文化人才的培训。这部分人有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的实战经验,如果在知识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可以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学习培训,邀请本行业的专家学者讲课,逐步提升他们的素质。其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高校毕业生中不乏爱好文艺的各类人才,鼓励他们到基层锻炼,从事公共文化工作。再次,创新人才开发管理模式。围绕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向社会广集优秀的文化策划人才、组织人才和市场运作人才。最后,从中小学生中培养乡镇公共文化人才。文化与教育部门要联系协作,组织编写本土优秀文化教材,开办本土文化传承讲习班。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本土文艺优秀人才,让这支队伍后继有人。二是组织开展好各种群众文化活动。首先,借开办“辣椒节”、“黄连苦文化节”等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公共文化生活。其次,坝坝舞是展现群众公共文化的舞台,要注意其领军人物的合理引导。最后,各种业余文化活动队是群众自得其乐的地方,作为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给他们提供方便和支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智慧得以充分展现。

作者:欧小蓉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上一篇:啦啦操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下一篇:金融业动漫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