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位优势构建海南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8-25 05:20:47

依托区位优势构建海南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由规模扩张后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紧紧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品牌,并建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核心

竞争力。

关键词:区位优势;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规模扩张后,进入了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时代,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者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在优胜略汰中披荆斩棘扬帆前行。在竞争压力下,高等教育办学者也把目光转投内涵的提升,力求以质取胜。在内涵质量的建设过程中,许多示范性高校成功的经验都有这样一条,即依托学校所在地区行业发展优势,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与行业合作,构建教学体系,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培养行业所需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比如浙江宁波地区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发展生死存亡关头,首先从区位优势入手,对地区的行业企业进行了充分调研,抓住了核心生产性企业行业,确定了学院发展的优势产业,并以此为依托,进行专业整合和建设,树立核心竞争品牌,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优势和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环境。

海南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其经济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即海南国际旅游岛要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①据此,我们不难判断海南省区位经济的明显优势。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在地区经济没有充分发展并形成较强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高职教育与地区行业衔接不够,发展脱位现象凸显,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经济将蓄势待发,各行各业都在提升品质内涵,不断向国际标准迈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南高职教育在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为避免少走弯路,应借鉴先进地区先进院校成熟的经验,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放置到整个地区发展环境中考量、定位、取舍,依托海南本土区位发展优势,努力把地区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为教学所用,使海南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根植于行业,同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出大批优质实用人才。

一、海南高职院校应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关系越加复杂,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因此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也不断处于调整和变动状态。高职教育特点决定了其变化速度更快,才能追上时代步伐。

高职教育专业的建设要体现服务性和行业性,尤其应培养地区经济发展紧缺人才。在国际旅游岛战略方向明确的前提下,海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优化应紧紧把握这个中心,研究行业发展动态,适时作出灵活调整。比如海南的龙头产业旅游产业,行业人才有大面积缺口并呈梯状分布,高职院校在尚不具备培养这类高端人才的能力时,完全可以把目光锁定中低端及其相关联领域。海南有专门培养旅游人才的职业院校,各本科类院校也开设旅游专业,于是笔者所在的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另辟蹊径,利用自身优势,依托旅游产业,开设了旅游质监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旅游服务能力的且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旅游质监人才。当然该专业开设之前也进行了充分的行业调研,可以说具有一定前瞻性。海南省为了规范旅游服务市场,调解处理旅游纠纷,在已有行政机关外又单独成立了省旅游质监总队,工商机关也开设了新的旅游市场监管部门,多管齐下。即便如此,业内调研情况显示,目前旅游质监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素质上均不能满足现实所需。可以预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将大大充实到旅游监察队伍中,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市场规范和建设。

二、海南高职教育应依托区位优势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是第一步,能否培育出为区域和行业真正所需的人才,课程体系开发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所培养的人才才能掌握真实本领,所学为岗位所需,毕业能为岗位所用,否则专业只是徒有其名,这样的专业再前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目前海南高职教育机构尚普遍缺乏依据行业和实际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能力。主流做法仍是借鉴本科专业或者其它同类院校甚或是高等自学考试的课程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有名无实,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技能不能与行业紧密衔接,教学培养目标多为纸上谈兵。

解决课程建设困境的根本途径仍是依托区位优势,深入行业,调研提炼。教育机构应有完善的制度配套,推动课程体系建设由系部专业负责同志和所有教师共同完成。但目前海南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还普遍缺乏协同性,教师也普遍缺乏单独开发课程的能力。笔者认为,必须发动所有教师都应参与到行业调研中,了解行业需求,行业发展动态,根据地区行业发展和需求现状,结合学科知识体系固有的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及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样才能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从而确保专业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海南高职教育应依托区位行业背景构建教学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的建立,科学合理符合行业所需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些是完成高职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而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在教学中培养行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最终保障。

海南建设以旅游服务第三产业为龙头,意味着海南建设需要更多的服务管理人才。而以培养服务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和教学,不能不考虑这方面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即是所有这类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教师教学中即应把这个目标设计在教学过程中。

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有很多新兴企业和新兴行业,在建设进程中也不断优胜略汰,使人才流动性会加大,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毕业生应具有应付职业变动的能力,更需要具备自主提升和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具有区位特点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对旅游质监学生的教学中,根据区位发展和学科特点开设有旅游法规、海南旅游概览等应用课程,在对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在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环节,必须考虑的因素即是增加对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也应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地区经济特点决定的。

再比如一些其他的社会服务类专业,尤其是面向基础社区服务工作的,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海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其语言也具有民族差异性和典型的地域特征,在海南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基层社会服务人才,语言沟通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独有的,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高职院校的文化,深深融合于高职院校内质之中,是难以被他人所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能力。而依托地区优势构建的高职核心竞争力,将更具有独特性,不容易被其他地区赶超,不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专业竞争力的大小在客观上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差距。而参照地域人才观的评价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新时期对专业竞争力考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构建的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地区和行业发展协调,人才培养才能切实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依托地区经济建设同时为地区发展服务,海南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紧密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环境和脉搏,打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谋得立足和发展。

注释:

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简介:李佳珊(1977-),女,辽宁盖州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法务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

上一篇:用盒子去创造色彩的世界 下一篇:浅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