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 不知搜索之

时间:2022-08-25 04:51:06

知之为知之 不知搜索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随着“搜索引擎”的市场群雄逐鹿,愈来愈多快捷的搜索引擎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有些人甚至“不搜索不出门,不搜索不成文”,患上了“搜索引擎综合征”。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从2007年9月开始,中国网民每月的搜索请求超过100亿次。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增长到1.72亿,而搜索引擎已经覆盖了超过96%的中国网民。没有搜索?你还是杀了我吧

萨谬尔在《国家与人性》一书中给“革命”下定义说: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到自身认识进程外的挑战,那么革命就发生了。我就是这样糊里糊涂地遭遇革命的:被搜索引擎征服。

搜索引擎彻底改变了我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习惯,翻书本,看报纸跑图书馆等等,基本上在我的日程上消失了。在以前,最使我头大的事情就是买东西,我简直就学不会杀价。但现在,我手里拎着搜索的鬼头刀,谁砍谁就不一定了。昨天我去买一个充电器,老板向我漫天要价,我平静地告诉他,这个价格超出批发价的两倍,是出厂价的3-4倍。那老板呆在那里,说这就是他的进价。我说那就是你进货渠道有司题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告诉你两个更合适的进货厂家。最后,老板以最便宜的价格卖给了我,送我走的时候,脸上已经充满敬意和献媚了。

有了搜索引擎,差不多就把我的脑袋和60亿人的脑袋焊在了一起(如果不懂英语这个数字降为13亿),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成为研究匈奴史的专家,也可以了解唐代衣服扣子的18种结法。

很长一段时间里,搜索让我惊恐:怎么凡是我想到的,就一定有人早想到了,凡是我想知道的,肯定有人知道答案了。难道我是世界上最笨的那个人?但总体来说,我感到的还是兴奋,想想吧,平时我们三个人以上出门,就觉得有胆量在街上横冲直撞,现在,1 亿人挎着膀子出来了!看谁吓死谁。

但时间长了,我好像得了搜索依赖症,现在老婆叫我去买瓶醋,我会条件反射地想去搜索一下知识背景和价格信息。在街上听到不懂的俚语,便想把人家塞到引擎里去。还有,我开始失去记忆的功能和习惯别人都替我记着呢,我还费那劲干吗?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因为我可以依赖的大脑太多了!一度,我想戒掉搜瘾,试着重新拿起书本和报纸,但是,只过了三个小时我就要疯掉了没办法,吃惯了国宴的人,忽然改了顿白菜豆腐――你还是杀了我得了……

Google使我们愚蠢?

原文/Nicholas Carr(《哈佛商业评论》的前执行主编)

编译/Miharu

过去几年中,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好像什么人或是什么东西,颇为不熟练地修补了我的大脑,重新绘制了我的脑电图,还重编了我的记忆程序。可以说,迄今为止,我的思维没有发展却在变化。

我的思维方式不像从前那样了。这种感觉在我阅读的时候尤为强烈。以前我会轻易地沉浸于一本书或是一篇长文中,我会被书中的描述和辩论方式深深吸引,会花上数个钟头长时间地徜徉于散文中。这样的情形已经很少再有了。而今,我常常是翻上两三页书注意力就开始溜号,坐立不安,思维中断,进而想找点别的事情做做。我感觉自己仿佛常常要强拖着自己任性的脑袋瓜回到文章上来。原本轻松自然的深度阅读,已然成了痛苦挣扎。

我想我大概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过去的十来年,我花了大量时间上线,在因特网的庞大数据库中搜寻,冲浪,有时还添加条目。对于像我这样的作者来说,网络简直是天赐之物啊。曾经需要花个几天时间泡在书库或阅览室才能获得的搜索结果,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只消用Google搜几次,迅速点几次超链接,我想要的那些颇具说服力的事实和简练的引用就到手了。即使是在工作之余,我不需在网络信息丛林中苦苦搜寻时――收发电子邮件,扫扫新闻摘要和博客帖子,看看视频和播客,或者就是不停地从一个链接跳到下一个,再下一个。

对于我,正如同对他人一样,网络正成为一个环球媒介,大部分信息都通过这个渠道流向我们的眼、耳,进而进入我们的头脑。能从这样个丰富得惊人的信息仓库中直接获取信息,其优点是很多的,而且也得到了广泛的描述和赞誉。存储器的完美记忆,对于思想可是个大实惠。不过,实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传播理论家MarshalMcLuhan在上世纪60年代指出的那样,媒体可不只是被动的信息渠道。它们不只提供思想的原料,也能塑造思考的过程。而网络现在所做的似乎是在削弱我的集中力和沉思力。我的头脑目前期望按照网络分配给它的方式接收信息,就像一束高速移动的粒子流那样。我曾经是个在语言之海中携带水下呼吸器畅游的潜水员。而今我却像个玩Jet skj(喷气式滑水板)的家伙似的在海面上风驰电掣。

我可不是唯一的个。当我把自己的阅读麻烦告诉朋友和熟人时――他们基本都是文学型的――很多人都声称他们也有类似的体会。他们越是使用网络,就越是为了不得不在把注意力固定在长篇作品上而挣扎。我关注的一些博客人也开始提到这种现象。Bruce Friedman经常撰写有关电脑在医学方面应用的文章,他也描述了因特网是如何改变了他的脑力习惯。“我现在几乎完全失去在网络和印刷物中阅读和理解长篇文章的能力了。”他在今年早些时候这样写。他的思想,他说道,已经呈现出一种“断奏”的特性了,这反映为他在线上众多资源中,常常快速浏览短小文章段落的方式上。“我再也没法儿读《战争与和平》了,”他承认,“我已经不具备那种能力了。哪怕一个长于三到四段的帖子都让我吃不消,我只能略微浏览一下。”

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引领的一项关于在线搜索习惯的研究最近获得发表。该研究指出,我们可能已经彻底置身于阅读与思考方式的巨变之中。学者们发现,人们上网时呈现出“一种浮光掠影般的形式”,总是从一个资源跳到另一个资源,并且很少返回他们之前访问过的资源。在他们要“弹”出来到另一个网址之前,他们常常弼读不止一两篇文章或书籍页面。有时候他们会保存一篇长文章,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曾经返回去认真读了它。

塔夫茨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Maryanne Wolf担忧,网络所倡导的阅读方式,这种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拜先前的印刷技术所赐,让长而复杂的散文作品司空见惯的那种深度阅读能力。我们在线阅读时,她认为,我们往往会变成“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心无旁骛、深度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系,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已经离我们而去。

Wolf解释,阅读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阅读不像说话那样融于我们的基因当中。我们必须教会大脑如何将肉眼看到的符号文字转换为可

理解的语言。而用于学习和锻炼阅读技巧的媒体或其他技术,在塑造我们脑中的神经回路这一点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试验证明,表意字(如汉字)的读者,他们所发展的用于词读的神经回路,与我们这些采用字母作为书面语言的人大不相同。这种不同遍及人脑的各个区域,包括那些掌管诸如记忆视觉诠释和听觉刺激这样的关键感知功能的部位。于是我们也可以预料,使用网络阅读形成的回路,一定也和通过阅读书籍及其他印刷品形成的回路不同。

1882年的某天,弗雷德里希・尼采买了一台打字机。事实上,当时尼采的视力正在变坏,长时间将视线固定在一张纸上令他感觉疲惫和痛苦,还常常伴有欲裂的头痛。他只得被迫缩减他的作品,并担心自己今后恐怕不得不放弃写作了。打字机挽救了他,起码一度挽救过他。只要他掌握了盲打技术,哪怕闭着眼睛也能写作,只需动动指尖即可,心中的词句又得以倾泻于纸页之上了。

然而,这台机器却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尼采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位作家,注意到他行文风格的改变。他那本已十分简练的行文甚至变得更紧凑更电文式了。“可能你连考虑一个新词儿都要找遍这个设备吧,”这位朋友在一封信中提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他“在音乐和语言方面的‘思想’常常要依赖于笔和纸的质量。”

“你说得没错。”尼采回复,“我们的写作用具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受这台机器的支配,尼采的文章“论据变成了警句,思想变成了双关语,华丽的修辞变成了电文体”。

人脑具有几乎无限的延展性。人们通常认为我们的精神网络,那些头盖骨中约1000亿个神经元间形成的致密连接,在我们达到成年的某个时期就大致固定下来了。然而脑研究者已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神经科学教授James Olds称,即使是成年人的思维也是“很有弹性的。”神经细胞会定期断开旧链接,生成新链接。Olds介绍,“人脑有能力不断地自我重组,并改变运行方式。”

14世纪投入普遍应用的机械钟表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历史学家

文化评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著作《工艺与文明》中描述了钟表是如何“ 将时间从人类活动中剥离,并帮人们树立起”独立世界是数学可测序列“这一信念的。”正如已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JosephWeizenbaum洞察到的那样,我们不再听从自身感觉来决定何时吃饭、何时工作何时睡觉起床,我们开始遵从钟表的命令。

与新型智能技术相适应的过程亦反映在我们解释自身的那些比喻当中。机械钟表一出现,人们便开始认为他们的大脑“像钟表般”运作。时至今日的软件时代,我们又开始认为大脑“像电脑般”运作。但这种改变,神经科学告诉我们,较比喻要深刻得多。这是因为人脑的可塑性,使适应的过程在生物学水平上也发生了变化。

欢迎对号入座

在搜索引擎面前,你的大脑是否已经很常时间不用?来对号入座一下吧。

1、当别人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10秒内无法想出答案时,你是否会回答去网上搜索一下?

2、当你在写一篇文档(包括中文和英文文档),需要斟酌某个字句时,你是否会打开搜索引擎寻找答案?

3、当你挂在网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你是否会打开一个搜索引擎的页面发呆或随便在里面输入一个想到的词搜索?

4、当你看到一个网站的广告时,你是否基本不去留意网站的网址,而只是记住网站的名称留待以后需要的时候搜索一下?

5、当你需要编写一个格式报告(例如年终总结、毕业论文,会议论文)时,你是否会先搜索些范例并参照编写?

6、当你的头脑里冒出一个可能让你发财的新想法时,你是否会赶紧上网搜索一下看看是否已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7、如果你马上要和别人就一个你并不熟悉的领域进行讨论时,你是否会赶紧先搜索一把,储备足够的背景知识,然后出动?

8、当你即将奔赴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是否会先打开搜索引擎页面,查阅当地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然后再启程,

9、当你被突然问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你的头脑中是否会冒出若干个关键词,而非连续的句子?

10、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凡是我想到的,别人都想到了;凡是我想知道的,一定有人知道答案!

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得分(凡回答是的,请加1分,回答否的,不加分):

10-8分:你已经染上严重的搜索引擎依赖征,珍爱大脑,远离搜索吧。

7-5分,你已经具有搜索引擎依赖症的典型症状,并逐渐走向搜索引擎症的黑洞。

4-1分:恭喜你,你还保持原始部落的求生技能,脱离搜索引擎你还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上一篇:年初走向“金彩世界” 下一篇:唱歌跑调也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