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5 04:48:19

探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有效,才能够确保学生的提高,也才能够赋予教学以意义。正是因为这样,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人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或一段教学内容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那么,这里所指的一段时间是多长时间?一段教学内容是多少教学内容?进步是什么?发展又是什么?以什么为依据?如何衡量?我们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有效教学的核心应在于教学的效率,而不是效益。效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效益。效率与效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本质却有天壤之别。效益强调的是结果,有进步,有发展,但忽视了在获得效益的同时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代价。

一、有效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良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为学生提供学的机会、学的条件、学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那么,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设计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启发式的联想教学是关键。英语学习应该是系统的,而不是单一存在的。尽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按照一定的内容进行分类教学,但是从学生的英语学习上看,只有系统地学习,才能对英语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如在“colours”的学习中,教师除了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和简单句子的学习外,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思维,进行简单的语法学习。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if引导从句教学。if可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和even though、though和although一样,区别是if多用于口语中,这也就为教师在这节课堂中的口语教学提供了可能性。if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它的意思很多,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有即使、纵令、虽然、既然、就算、哪怕、尽管等。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是要强调if与其他引导从句的区别,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想像、善于联想,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系统的运用。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鲜艳的色彩与动态的画面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可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导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现行教材插图较多,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但插图毕竟是静态的,时间长了,学生会对静态的插图产生视觉疲劳。我在教学时将插图与对话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单调的对话丰富起来,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如在教学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我制作了顾客买东西的课件,学生如临其境,参与了真实的情景对话。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可利用多媒体复习知识,增大课堂容量。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从属地位,没有机会说,也没有说的氛围,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

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倡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来,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英语与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对英语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其教学方法也有许多。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就一定可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军琴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09,(11)。

[2]聂爱萍 基于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的探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1)。

[3]施静辉 关于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3)。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浅析《喜福会》的家庭教育观评析 下一篇:赏析朗费罗的《我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