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观“课眼”

时间:2022-08-25 03:27:3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运用已飞入“家常课”的“寻常百姓家”,在各学科观摩课教学中的运用更是达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般的普及。那么,怎样在观摩课的教学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并使其发挥实效性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却这样认为,还是“乱花渐欲观‘课眼’”的为好。

何为“课眼”?文有“文眼”,课也有“课眼”。就课型而言,经过反复研磨过的观摩课可谓是常家课的“眼睛”;就具体学科的毎节课教学而言,在观摩课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使课堂教学信息化,并以提高其实效性的“课眼”,应该是在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之处。这里有必要先搞清楚三点:一是要“有机地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创设一种与常规教学手段不同的新的教学情境,从而改变和创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二是要“提高实效性”。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信息技术的“手段” 必须为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实效性这一“目的”服务,而不是置“目的”于不顾、为“手段” 而“手段”的喧宾夺主。三是要体现“不可替代”。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要对着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处着力,使其发挥像板演、讲解、分析、归纳等常规教学手段或方法所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

如有的观摩课上,常见到有的上课老师不使用粉笔在黑板上范写生字,而是采用在屏幕上呈现所要教写的生字。类似这样的做法还有像教师的板书设计内容也大都釆用水笔在白板上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既不清楚也无法使其美观,根本就起不到教师范写和板书设计应有的示范作用。

有的观摩课上,常见到上课老师将课文的重点句段用屏幕呈现出来指导学生朗读。这其实就没有必要,也不恰当。如果是老师对此重点句段进行圈画、批注等学习方法的示范教学,就有必要这样做,也就能比较恰当地发挥其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了。因为,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完全可以使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课本来就近朗读,且这样就近用课本来朗读的效果反而比使用屏幕来朗读的效果要好得多。常此以往,也更易于培养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亲切感与亲和力。

总之,在观摩课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看似“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下,还得需要:重在观摩课之“课眼”上着力为好。

上一篇:水稻恶性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清明易引发的那些断魂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