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系列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先行者

时间:2022-08-25 02:49:00

纺纱系列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先行者

纺纱系列课程群是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纺纱知识模块的一组课程,由“纺纱原理”“现代纺纱技术”“纺纱实验”等 7 门理论与实践课程组成,对应纺织产业链的前端,在纺织工程专业知识构建与培养中是基础。该系列课程群经过持续建设与改革实践,取得如下 5 方面的成果。

(1)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研与实践中,梳理了纺纱系列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明确了知识与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构建了涵盖纺纱“基本原理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新型纺纱花式纱线”全过程的相互衔接的、逐级递进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纺纱全过程课程体系。

(2)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访、引进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等,优化了队伍的知识与学缘结构,形成了以教学名师领衔、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3)以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为背景,将最新的纺纱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编写出版了《纺纱学》等 8 部系列教材,涵盖与更新了纺纱系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引进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并通过编译出版了双语教材讲义。

(4)在辅教辅学方面实现了系列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体现课程体系特点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上传理论与实践教学授课录像、制作内容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学习网站内容,搭建了纺纱系列课程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5)自主研发了 9 套数字化小型化纺纱系统,构建了数字化小型化的纺纱全流程的模拟实验平台;利用学科专业投资购置最新纺纱设备,与原有设备结合组成了纺纱工程实训平台。依托纺纱模拟平台和工程实训平台,结合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课外实践环节的增加等措施,实现了纺纱系列课程中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模拟训练与工程实训的结合。

本项目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了纺纱系统知识的整合与构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掌握;系列教材建设更新了教学内容;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与效果,实现了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据项目负责人天津工业大学教授王建坤介绍,在成果的推广应用阶段,纺纱系列课程体系在该校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连续实施 6 届,同时也被相关院校借鉴;国家级规划教材《纺纱学》在该校纺织工程专业已连续使用 6 届,教学效果好,同时也是许多其它纺织类院校同类课程的指定教材;课程学习网站从2004年运行以来,不断进行扩充与更新,对该校及远程相关院校的学生和教师,甚至是工厂企业的培训学习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连续使用 5 年,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践教学平台已在该校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连续应用 4 届,依托该平台,学生在各类专业科技或设计竞赛中多人次获奖。其中在2006年至2008年全国纺织行业组织的产品及创意设计比赛中,纺织工程专业50余名学生的作品获奖,并有20余项学生作品被企业用于生产;在2009年至2012年的全国纱线设计大赛中,该专业学生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多项。

上一篇: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 下一篇:2012―的纱线新标准简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