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时间:2022-08-25 02:40:48

泽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泽泻又名文且、水泻、鸭舌菜,属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品种主要有建泽泻与川泽泻两种,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福建泽泻主产地闽北,以建瓯市种植面积最大。2005年,建泽泻通过了全国GAP认证,并在建瓯市吉阳镇建立了地道药材生产加工基地。2015年,建瓯市泽泻种植面积达667公顷。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泽泻病虫害也逐年在加重,成为建瓯市泽泻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笔者结合建瓯市泽泻种植实践,总结出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泽泻种植户提供病虫防治上的技术参考。

一、白斑病

1.发病特点

白斑病是泽泻的主要病害,俗称炭枯病。染病叶片上有许多红褐色小圆形病斑,后病斑扩大为直径1~2毫米,中央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红褐色,病健部明显。随病情发展,病斑互相融合,形成炭枯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黄,整株枯死。此病还可危害叶柄。苗床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病,发病高峰期在移栽后15~30天和抽薹期。冬种(10月播种,12月移栽,大棚覆膜保温,次年2―3月采摘花茎)泽泻白斑病轻于春种(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7―8月采摘花茎),春种泽泻白斑病轻于秋种(7月底播种,9月初移栽,11―12月采摘花o);连作田发病较重。

2.绿色防控技术

(1)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40%福尔马林80倍液浸种5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

(2)大田处理。移栽前3~5天,每亩移栽田撒施生石灰50~100公斤,撒施结合耙田。连作田更要重视用生石灰消毒。菜用泽泻忌连作,否则病害严重,花茎品质差,产量下降明显。

(3)实行水旱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同一田块种植泽泻不应超过两年,两年后改种其他旱作作物一年。水旱轮作可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无轮作条件的地区,应在泽泻收获后进行地块翻犁。

(4)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如10%苯醚甲环唑(世高)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32.5%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二、银纹夜蛾

1.发生特点

建瓯市一年发生5代,前3代主要危害春种泽泻,后两代主要危害秋种泽泻。发生高峰期为春种泽泻花茎采摘期和秋种泽泻移栽后20~30天。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趋化性弱,喜在生长茂密的泽泻田内产卵,卵多产在叶背。初龄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叶片只剩一层薄膜,严重影响泽泻产量和质量。

2.绿色防控技术

(1)苗期人工捕杀。

(2)黑光灯诱杀。在连片种植的田块,每10亩地设置一盏黑光灯,从6月中下旬开始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大田移栽后,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一般移栽后15天、30天、50天各施药一次,可选择的药剂有福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螓)、康宽(氯虫苯甲酰胺)、美除(虱螨脲)或菊脂类药剂。

三、福寿螺

1.发生特点

福寿螺在建瓯市部分地区扩散蔓延十分迅速,已成为危害泽泻等作物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繁殖快,扩散蔓延迅速;泽泻移栽后3~5天,福寿螺啃食泽泻幼苗、嫩叶造成空株断垄现象。移栽后10天,随植株组织老化福寿螺危害逐渐减轻。

2.绿色防控技术

在春、夏、秋季福寿螺集中发生期,可选择的药剂有6%四聚乙醛粉剂、98%巴丹原粉、50%螺敌可湿性粉剂、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每亩撒施药剂1~2公斤。在集中发生期和秋季产卵高峰期,组织人员摘除福寿螺卵块、捡拾成螺。在耘田时、移栽前人工捡除;冬季翻土晒白可直接杀死成螺。

上一篇:“大人物的世界史”等 下一篇:改行纹身师的女摩托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