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与形象记

时间:2022-08-25 02:12:23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与形象记

摘要:文章着重从视唱练耳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剖析形象记忆对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音乐实验方法验证心理学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以期为今后视唱练耳音乐教学探索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路。

关键词:视唱练耳 听 说 读 写 形象记忆

“听、说、读、写”是视唱练耳教学的手段和形式,也是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是形象记忆的必要补充。过去,人们习惯于在学习外语时用“听、说、读、写”,实践证明在视唱练耳学习中,同样需要“听、说、读、写”与“形象记忆”。

笔者就在艺术职业学院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关于“听、说、读、写”与“形象记忆”的体会与探索陈述如下。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坐着听。尽管老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非常卖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太好。有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形在则神不在。由于从幼儿园到大学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纯理性的东西,而音乐是感性的,感性的东西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年轻人由于内在的生理变化,又更多地需要动态,这样才能精神焕发、朝气蓬勃,才能集中注意力。从2007年起,笔者先从“读、说、听、写”开始,在视唱练耳课上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把学生的课桌排成“井”字形,教师站在中间,然后布置任务。对于初级学生来说,先让他们大声地朗读,先读节奏、后读旋律。当充分读熟后再进行唱读,唱读时要求学生注意音准与语感,着重解决学生的识谱能力。当这些初级问题解决后,就进入高一级的练习,即听辨能力训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者需要用耳朵来欣赏、感受音乐演奏家,更需要通过音乐听觉来把握、鉴别所演奏、演唱的音乐。人们对音乐的感知是通过耳朵的感受来进行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听觉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让学生听,并让学生指出听到作品的不同部分和相同部分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不同等。然后,再进行写的训练,适当进入音乐理论指导,譬如,什么是旋律,什么是旋律音程,以及对于旋律音程度数的判断及分辨等。还要学会从中说明这段旋律的创作手法、特点以及它和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的区别与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由于这些方法还不能彻底解决学生上课时的动态需求,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只能靠“形象性”,也就是视唱练习课中的最佳练习,即肢体语言与听辨记忆相结合的训练。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单音听辨

传统的单音听辨是以一个标准音为参照物继而听辨另一个单音,以此作为主要练习手段,每个单音的音高位置是比照标准音来确定的,需要让学生回答其音高位置。但倘若离开标准音,学生就无所适从(仅限于初学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把钢琴放到教室“井”字形中间,并以人的五官七孔作为音阶基础,并以此作为比照,要求学生练习听觉。练熟之后可组成“单音音组”或旋律进行练习。学生通过五官七孔中的音的位置练习,首先可加强形象感知,其次可增强对练耳学习的趣味性,再次,也提高了学生的感觉记忆,即那种保持感觉信息极其短暂的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从而为长时记忆奠定基础。比如,要求学生在人的面部找出re音、so音的位置等,这样使学生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教法,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很快掌握。

二、和声音程听辨

在“井”字形教室里,以相对两排作为音程的根音和冠音。横向的根音和冠音两排各自发音,纵向两排听辨横向的两排音准,并要求纵向听的学生指出横向发音的两排学生的音准(含口型、音高及节奏时值等)。等横向学生练完―个周期,再让纵向两排学生发音,横向学生听辨,并指出其正误。这样通过几次练习,全班同学的音程训练的效果会大幅提高,学生的听力越来越准确。这种相对“形象”的教学不仅是“口”动,更是全身的协调配合,也更好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觉记忆。这种从过滤器的衰减模型变成多通道模型的记忆,对音程的记忆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比如,外界的大量信息(音)都要通过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和调节,这些信息(音)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后需要过滤器调节,这种过滤器的作用体现出注意的功能。当横向两排的学生在吟唱do-sol两音时,纵向两排学生的过滤器在期待,因此凡为人所期待的信息(音)容易受到注意。笔者曾经作过以下双音听觉技术实验:给某一学生双耳呈现不同的乐音刺激,要求被试者要同时注意双耳所听到的每个音,被试正确率为59%―68%,双耳的结果十分接近。这个结果反映出了以下内容:(1)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2)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3)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因此,当横向两排学生发音时,纵向两排学生的双耳及身体要注意听辨,这样就会有良好的识别率。

三、和弦听辨

我们知道,和弦分为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三和弦估且称其为三耳人听辨(三个音三只耳朵);七和弦由于是四个音,估且称其为四耳人听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实验:在井字形教室里,让坐在边角的四个学生听辨处于中间位置的钢琴发出的―个七和弦音,并让坐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的四个学生分别注意听根音、三音、五音、七音这四个音,并根据听到的四个音分别轻声哼唱(同等音量),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四个学生的音准与和谐性,并指出其优劣。实验结果发现,根音和七音容易听清,三音和五音不容易听清。这时,笔者又要求唱七音的同学不发音(事先不告诉其他听的同学)。实验结果发现根音、五音清楚,三音不清,并且其他同学立即指出唱七音的学生没有发音。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容易听到根音的人属于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容易听到七音的人属于近因效应,中间的音最不容易分辨,但从记忆的角度来说,首因效应容易被遗忘,这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干扰等原因导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听、说、读、写”这一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弦的学习与听辨。

上一篇:如何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下一篇:如何让美术课堂有乐感的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