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25 01:32:49

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关键教学环节之一。

【关键词】工学结合;物流管理

我院浙工贸在近几年的实践摸索中,把企业的岗位需求同学生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陆续同当地的大型货代公司建立工学结合的合作,一方面满足企业的用人意愿,另一方面也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融入职场,学习到对物流专业发展最有帮助的职业技能。我院的工学结合,都是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利用9个教学周,把学生安排到企业上来进行。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面积的学生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学生也反映在企业实习的种种不如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的时候,还是有大量的辅导工作需要去做。

一、实习问题概括

(一)学生反映的问题

这类问题为学生在实习中,对于岗位、企业、环境等等方面提及的意见与问题。主要为:

1. 接手的为所在企业非核心工作。

2. 日常处理的是办公室助手类似的任务(打印、复印、传真、接电话等)。

(二)学生自身暴露出的问题

大体来说,用人单位对我学院的学生还是持肯定态度,评价“肯干、积极、愿意花心思去学”。但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 沟通能力待加强。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在企业沉默寡言,较少交流。

2. 做事能力上,有愿意学的意向。但往往流于表面,学东西往往流于表面,不够深入。

3. 对该企业的知识、所需的能力尚有较大距离。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是了解货代行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具体运作的。但在实际岗位操作中,企业发现学生还是很陌生,需要从头给学生再重新培训一轮。

二、解决对策浅析

(一)学生层面

1. 调整学生的期望值

首先,需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在目前的市场中,愿意接收工学结合学生的企业本来就比较少;其次,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培养一个员工,需要2个月的时间,但培养完毕之后,他要走了,你还会愿意给他做核心工作吗?最后,让同学理解,每一个企业的核心工作,其实是该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也就意味着有一定的机密性。对于非企业员工,企业还是有顾虑的。

2. 鼓励同学们发挥“垃圾桶”精神

垃圾桶里面,除了垃圾,还有养分跟水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要成才,就要从身边的事,从可以做的一点一滴开始。

3. 要学会“偷师”,善于“偷师”

号召同学们,明确工学结合目标。除了学技能,大家还要学做人——如何沟通、如何跟企业里面的同事打交道,如何跟客户打交道;大家还要学习吸收该企业文化里面的优秀元素。这些,企业不一定教你,也没时间教你。但你在里面,那就看看单位里面的老员工,是如何日常沟通的?是如何应付客户的投诉或是客户的询盘的。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但如果注意去做,对于同学们来说,潜移默化中,是有帮助跟提高的。

4. 立足当下,学习技能

笔者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有学生反映说,所学的东西用不上的情况。当时马上第一个问题反问:“那你毕业以后干什么?打算怎么做?”很多同学答不出来。因此,既然不知道,对前途迷茫,那倒不如做一样,学一样,在货代企业做的时候,学习销售模式,掌握沟通能力,学会分析思维——而这些对以后的工作、就业以及再学习,都将是难得的一笔财富。

(二)企业层面

企业反映的种种学生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老师的反思。怎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怎样把所教授的知识跟市场需要的东西结合起来?个人的想法是:传道、授业。

在每次课堂中,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的跟同学们讲讲,真实的企业案例,市场知识,企业规则,此为授业。传道来说,对应于用人单位反馈的“学的不够深入”,还是要多强调、强调做人。个人觉得,如果能把学生培养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毕业到单位以后,学东西也会深入,能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工学结合的探讨,对于我们老师指导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范围,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老师还是需要怀着一个谦虚之心,深入再深入,掌握更深厚的知识与能力,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实习。

上一篇:中国城市艺术品消费行为调查和消费模式初探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