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时间:2022-08-25 01:29:58

自信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摘 要: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其身理、心理、环境等的变化而不同于义务教育。本文主要捡取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经历与体会,从兴趣的培养上、激情与成功的体验上以及教学观爱上来阐述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自信心,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信心 兴趣 体验成功

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兴趣、方法,不仅要有不断探索的勇气与毅力,而且要有自信心。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那怎样才能培养数学课堂中高中生的自信心呢?

一、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热衷于彰显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及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现实且十分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自信力量。因此,这个年龄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利。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从而,充满激情,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心理学指出,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例如,通过提供感性材料(如模型)、具体演算或实验,引起认知矛盾冲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问、激疑和启发,创设愤悱情境;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参与新的探究活动,创设新异情境;通过教师的风趣语言和形象表演,创设幽默情境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出一种多样化、立体状的教学情境,尽最大可能地结合学生已有的兴趣,编写实际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C,C1的中点,一只虫子从M到N,如何走距离才会最近?并求出这个最近距离是多少?在讲解本题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动手画出一个正方体,然后用剪子剪开使面A1ABB1与面B1BCC1处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很直观地得到同一个平面内的直角三角形MCN,问题一下子解决了。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间突破了难点,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知道凡是对比明显且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应根据这一特点,变换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构建新的知识起点,拓展新知识视野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在讲解高二数学中的圆的方程时,遇到这样的例题: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 的长度(精确到0.01m )。在讲解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学习过的一道例题: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是一座圆弧石拱桥,它的跨径(弧所对的弦的长)约为37.0米,拱圈的矢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米,求桥拱圈的半径(精确到0.1米)。学生马上就知道用弦长及弦心距、半径之间的关系,结合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我顺势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例题,很快便解决了问题。此时学生因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产生了极大地自信心,我便建议学生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思考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相当的好。全班仅有7位同学不能独立完成本题,紧接着我鼓励同学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很快一节难度较高的课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坚定了我培养学学生学习兴趣的信心。当然,在不同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是不同的。

二、点燃数学学习激情

只有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才能积极地、充分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实证明,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参与得太少,会磨灭学生的参与性与创造性,长期以往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学习自主性,并且在听课时容易分心,不利于学生的发明创造,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充分地调用学生的各种感观,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单纯听的机会,尽情点燃学习激情。譬如:讲立体几何时,我充分运用具体模型展示,按照一条定理的提出、分析、推理论证的过程,最大可能与具体事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学生经过自己观察、实践而发现的规律,不论是在学习兴趣上,还是在点燃学习激情上,都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强烈得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我都会主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探索,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每一节课我都会让学生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知识的学习与研讨活动,并形成组间的竞争机制,发挥团体的力量,同学们在小组获得成绩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考与训练,课堂气氛浓烈而宽松,同学们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统一间,知识与学习的兴趣都得到了提升,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体验成功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成功的体验与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由有成功的体验而取得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之则学习兴趣水平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而差的成绩又会影响学习兴趣,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严重影响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由此慢生差生便产生了。

在实际教学中, 每一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灵活性都不会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调动与保护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树立学习信心.教学要循序渐进,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必要时要放慢教学速度,加强学法指导和知识缺漏的辅导,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其学习激情,使其成功体验学习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设置的问题与任务应有层次之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消化得好,让好生吃得饱,让两者都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解高二年立体几何中,对出现的新问题与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进行类比,大胆猜想,可以发现新知识,从而温故知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以人格魅力,关爱每一个学生,构筑学习自信心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需要严格地要求他们,更不能缺少关心与爱护。事实证明,不少初中数学优秀、有潜质的学生升入高中后不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是受到教师的冷落而失去学习兴趣,其后果难以挽回。这说明教师不但要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心理的衔接,以自己人格魅力,关爱每一个学生,上课时要精神抖搂,带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自身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喜爱老师的同时喜欢他(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充满激情,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构筑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是几个方面共同写作的结果。兴趣的调动、激情的点燃、成功的体验,都有利于自信心的构筑。因此,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感到有目的,有内容,有趣味,有收获,有成功感,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学习自信心的形成,达到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上一篇:学习新课标,探索阅读教学新思想 下一篇:如何加强语文的语言文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