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株战地向日葵

时间:2022-08-25 12:19:00

那一株战地向日葵

一颗心灵可以承受多少苦难?一张脆弱的生命纸张经得起多少次无情的刮划?在战地浓重的硝烟之中,在灰暗的天空之下,在冷酷的黑色年代,记得有那么一群人,记得有那样一片向日葵。在悲哀中坚强,在绝望中播撒希望。

走进前苏联伟大的小说家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名著《一个人的遭遇》,就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近了那一株名叫安德列・索科洛夫的向日葵。

他是上个世纪的世纪同龄人,十月革命后参加过红军,战后在中丧失所有的亲人;后来,他与也是孤儿的伊林娜结了婚,过了17年幸福的生活,有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这一切。离别的站台上,他维护着一个男人的坚强――他推开亲爱的伊林娜,他以为不久就会回到她身边。可是他不知道那一推,竟是永别!

他成了战俘,在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但他敢于在集中营里说出心里话,即使是在凶神恶煞的集中营警卫队长面前,他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为他赢得了来自敌人的尊敬,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又一次生存的机会。“听好,索科洛夫,你是一个真正的俄国士兵。你是一个勇敢的军人。我也是一个军人,我尊敬值得尊敬的敌人。我不枪毙你了。”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让人感动的了。在紧张得连呼吸都变得局促的情境中,他的英雄言行是这样地让我们震撼,让我们在不经意中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后来,他又机智地驾车回到了苏军阵地。还带回了一个德国少校。带来了重要的情报……但等待他的,却是家庭毁灭的悲剧:房子被炸,妻子与女儿早已死亡;好在儿子还活着。并成了一个大尉军衔的炮兵连长。但就在胜利那一天,在攻克柏林时儿子被德军狙击手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我那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他们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他是株战地向日葵。他渴望着阳光。尽管战争的黑色浪潮,把他推到了一个又一个风口浪尖之中,冰冷的现实将他一次又一次地刺伤,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绝望,因而也从没有陷人绝境之地。他坚强着,抗争着,播撒着心灵的希望。他相信,唯有活下去,一切才有可能重见阳光。

小说的结尾,索科洛夫把同样在战争中失去一切亲人、露宿街头的小男孩凡尼亚认作儿子。这场戏最充分不过地阐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个遭受战争刨伤的人,没有理由永久地为自己的痛楚而哭泣;只要他还活着,他就应该不吝惜自己的爱,去温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索科洛夫在生活中又一次找到了精神的支柱,是的,战争让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他仍然要继续活下去――活下去。至少能用他的爱让小凡尼亚感受到世间的温暖。那是一个男人经受了怎样的悲痛后所拥有的爱与柔情啊!

“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指导老师许锡强)

[参谋]在俄罗斯这个天空高远辽阔、大地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如《一个人的遭遇》般深沉厚重、震撼心灵的文学作品。南珊很好地把握了作者对战争和人的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期盼。看过安德列的遭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烦恼算什么呢?我们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忧郁算什么呢?看到这样的作品,心中那些纤细脆弱甚至有些矫揉造作的情感便会一扫而空,灵魂由此而变得更加粗粝而有硬度。

上一篇:海堂熏:顽强故我强 下一篇:五月天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