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脱毒马铃薯同田对比肥效试验总结

时间:2022-08-25 09:25:18

三都县脱毒马铃薯同田对比肥效试验总结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产业在我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种植脱毒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三都县脱毒马铃薯同田对比肥效试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产业结构;马铃薯;肥效试验;总结

根据贵州省农业厅黔农发[2007]137号文件安排,我县分别在高中低三个不同肥力的田块实施了马铃薯同田对比肥效试验。

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点在大河镇大河村,海拔430米,土壤为潮砂泥,肥力分布均匀,光照好,排灌方便。

2 材料与方法

2.1 品种

费乌瑞它

2.2 肥料

肥料为尿素(46%)、过磷酸钙(16%)、硫酸钾

(50%)。

2.3 试验方法

试验严格按照省厅方案要求实施,共分为四个处理:测土配方区,有机肥区,常规施肥区,空白区。高产田测土配方区200平方,播种1111穴;有机肥区100平方,播种556穴;常规施肥区2l3平方,播1183穴;空白区40平方;播种222穴。中产田测土配方区100平方,播种588穴;有机肥区100平方,播种588穴;常规施肥区100平方,播种588穴;空白区20平方,播种118穴。低产田测土配方区100平方,播种600穴,有机肥区100平方,播种600穴;常规施肥区200平方,播种1200穴,空白区20平方,播种120穴。高肥力田施肥量是N14公斤/亩,P2O510公斤/亩,K2O24公斤/亩;中肥力田施肥量是N12公斤/亩,P2O58公斤/亩,K2020公斤/亩;低肥力田施肥量10公斤/亩四个水平,P2O56公斤/亩,K2016公斤/亩;有机肥施用量是1000公斤/亩。有机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化肥中70%的尿素作底肥,30%作提苗肥;90%的磷肥和钾肥作底肥,10%作为果实膨大肥在现蕾期追施。基肥施于穴底,追肥施用后覆土5—10厘米。试验区周围设保护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通过对植株长势进行观察,在三个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区的平均株高、株幅、茎粗最大;单株平均产量也最高;果型整齐,商品性好:但抗病性比较差,晚期易发生疫病。常规施肥区也易发生疫病,空白区疫病发生率低但长势极差。

3.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各处理的关系图如下

结合上图,可以看出高肥力区产量与处理之间呈中等线性;高肥力区曲线低斜率较大,随着肥料的投入增产较为明显,特别是有机肥区和常规施肥区之间;测土配方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之间也增产也比较明显。

3.3 不同处理产量的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处理间F处理=59.76>F0.01=9.78,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施有机肥、空白极显著增产,常规施肥比施有机肥和空白极显著增产,施有机肥增产不显著,说明有机肥可提供的肥效极少。重复间F重复=5.13

3.4 各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纯N4.18元/公斤、P2055.00元/公斤、K206.60元/公斤、马铃薯市场价按0.7元/公斤计算,有机肥不计成本。从试验中可以看出,虽然空白及有机肥区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肥料投入成本,但减产部分远远大于节省部分(除低肥力区有机肥处理外),对于发展马铃薯产业绝不可取。

4 结论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极显著增产,在本试验中增产率达19.96%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投入增加,但因配方合理,增收较大,本试验中亩增收值达63.6元以上。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彭慧元,邓宽平,周从福等.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2012年10期

上一篇: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月报表预审的体会 下一篇:喀左县秸秆生物降解新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