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送礼”,教师难以承受之累

时间:2022-08-25 08:17:32

“被送礼”,教师难以承受之累

【案例一】一位孩子妈妈的心声:“老师就要来家访了,我是否要送礼呢?如果其他孩子送了,我们不送,会不会让老师不高兴?如果要送的话,送多少合适呢?这次开了头,是不是后面都要送呢?……”

【案例二】有多年幼儿园从教经验的徐老师这几年觉得特别累:“全班二十多名孩子,家访当中有不少的家长要请我吃饭,给我塞红包、礼品券、购物卡……每次都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推掉。”徐老师说,“我理解家长希望我多关照孩子的心情,但为人师者岂能乱收礼呢?我多么希望家长不要再送礼。”

每到教师家访时,家长往往为是否送礼而纠结。家长既想通过送礼让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又担心加入送礼大军而助长社会不良风气。那么,家长究竟是否要给老师送礼呢?

1.教师为“礼”所累。正如案例二中的徐老师一样,很多教师为家长送礼所累。有些家长送礼太“执着”,总是想方设法地把礼物送给孩子的老师,使孩子的老师疲于应对,为“礼”所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幼儿园都明确规定“教师不准向家长索要收受财物,不得利用职务谋取私利”。如果家长强行送礼给教师,则会导致教师因违规而受到处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大多数教师并不希望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被“收礼”的恶名所玷污,在他们的眼里,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

2.家长要转变观念。家长给教师送礼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认为教师是势利的,不送礼就不会善待自己的孩子……这往往会使教师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教师只希望家长与自己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比如,与教师一起探讨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向教师展示孩子潜在的优点,等等。诸如此类的“礼”对教师来说远比红包、购物卡等更有价值和意义。因为教师能从这些“礼”中更好地了解孩子,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3.家长谢师之策。如果家长想表示对教师的谢意或感激之情,那么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1)送关心。家长不妨在生活细节上多关心一下教师,以拉近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比如,在教师生病时亲自去探望一下或托花店送束花;又如,在教师生日时发个短信或打电话送去祝福。(2)送理解。教师非常需要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解。家长一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有些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便会对教师有所怨言,甚至找教师兴师问罪。其实,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摩擦和碰撞,即使孩子受了点委屈或小伤,家长也不宜动辄就兴师问罪,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给教师解释的机会,而不应斤斤计较于教师的一些“小过失”。(3)送创意。比如,在教师来家访时送给教师孩子自制的物品,可以是孩子自制的贺卡或花束,也可以是孩子自制的食品请教师品尝。(4)送支持。家长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方法,是家长送给教师最好的礼物。比如,有的孩子独立性差,需要教师喂饭或帮助大小便,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家长在家将孩子的这些独立能力培养好了,教师势必就轻松了许多。又如,教师有时会需要家长提供一些教学活动所需的材料,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去收集。

请不要给教师送礼,使教师不为“礼”而折腰,能挺直脊梁和家长对话!

上一篇:亲子共读:给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 下一篇:这也算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