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成就一名好教师的必修“真经”

时间:2022-08-25 07:59:55

包容是成就一名好教师的必修“真经”

摘 要:社会在进步,观念在转变,庞大的信息量让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注意力由小学转向幼儿园,他们知道,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呢?回答是肯定的:包容。

关键词:包容;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儿;教师

有人说幼儿园教师应该有耐心,有人说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技能,有人说幼儿园教师应该集美丽、可爱、善良于一体,有人说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知识……我觉得用言语很难去描述出一名好的教师,但有一个词却是身为好教师应必备的,那就是――包容。为什么说学会包容,你就能成为好教师呢?

一、包容――宽容+容纳

在词典中,“包容”它有两层含义:(1)宽容;(2)容纳。

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容纳,是一种容纳百川的道理;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二、包容――成就一名好教师的必修“真经”

1.理解幼儿,接受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包容

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仍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的观念,使师生关系出现了一种不平等现象,让幼儿失去了主动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2.理解和原谅幼儿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不武断地批评,留给他们自主反思的空间,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的心理环境,这是一种包容

陶行知先生曾说:“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孩子,犯错误便是他们成长的足迹,教师要能容人之短。可能在面对那些大大小小的错误时,教师往往最易怒火中烧,有的教师甚至大声训斥,虽然孩子被吓住了,但内心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是失败的教育。相反,当教师将事件进行客观理性分析,包容他们的过错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才会有改错的决心。

或许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他们顺教师的心、依教师的愿,不给教师添乱、惹麻烦。相反,那些活泼好动,不看教师的眼色行事,有时显得很顽皮,甚至被教师认为是在有意破坏和捣乱,妨碍了教师工作的孩子,往往受到教师的斥责、压制,即使他们聪明又有创造力。当这两类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通常“好孩子”和“不受欢迎的孩子”所受待遇截然不同,这就是缺乏包容之心的教师所做的裁决,要知道这结果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鼓励幼儿,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对其缺点或错误不会一味“纵容”,这是一种包容

缺少包容之心的教师,总会找出学生的一大堆问题甚至缺点,来打压学生刚刚获得的一丁点成就体验,美其名曰“严格要求学生”,要虚心不要骄傲。甚至还会抱怨幼儿没有悟性,采取放弃的态度,让其自生自灭。在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中,有一句话叫做“严师出高徒”,这个“严”是严格而不严厉,对孩子的缺点或错误要学会包容而绝非一味“纵容”。包容并不是教师软弱无能的体现,而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

三、包容――教师树立学习的形象

人们常把幼儿比作白纸,你给他什么他就呈现给你什么。作为一名有着包容之心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不知不觉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形成一种友好相处、互相包容的良好氛围。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幼儿,小小的心灵里就会埋下善良的种子,渐渐养成宽容的美德。

行包容他人之举,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

上一篇:浅谈略读课文助学提示的设计 下一篇:语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