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校园:即时习作的有益尝试

时间:2022-08-25 07:50:11

贴近校园:即时习作的有益尝试

一、 慧眼观察校园,把素材化成灵动文字

在校园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指导观察校园中“原生态” 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其中的亮点,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把素材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同学们的笔端发出轻快的声音。

中秋节前两天,我们正要上课,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飘进教室。一学生深呼吸,轻声说:“哇,好香呀!”“是呀!真香!”大家应和着。我接茬:“校园的桂花开得正旺,香气飘进了咱们的教室,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桂花香?”“香气扑鼻、香飘十里、香气浓郁、丹桂飘香……”一串好词从学生的小嘴里蹦出。“你们说的词语都带着香味,加上花香,真是香满教室啊!”

我接着说:“咱们把这香气留下,留在我们的作文本里,怎么样?走,到桂花树下写作文去!”教室里一片欢呼。

我把学生带到教学楼前的桂花树下,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对桂花树有一个总体认识。为了掌握桂花形态特征,以便描写时能详细陈述和描摹特点,我采用“分解”法指导学生进行局部观察,把桂树分解成叶子、花朵等几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数量等。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素材。如一个学生写道:“桂花一簇簇地长在叶柄和树枝的交接地方,花朵像米粒般大小,颜色金黄金黄的,小花瓣像小蝴蝶似的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我把鼻子凑到花前闻一闻,那浓浓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呀!”花香把同学们的脚勾住,他们在树下流连、观察、记录,全然忘了自己身在课堂,在学习观察,学习表达。

写作教学

这样的随机而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进入习作的自然状态,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能培养学生养成“时时写”“常常作”的表达习惯,随时用笔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然后通过班级开辟的 “即时习作园地”,把学生的习作在园地里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习作的快乐。

二、 基于需要而作,在丰富的体验中练习

校园即时习作训练,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要与别人分享。其次,要及时打开学生的话语闸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精神自由的状态下,创造出富有灵性的语言。第三,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当他们有了表达需要的时候,教师应在学生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指导,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思考,把自身的体验叙述出来,然后文从字顺地写下见闻和感受。有一次,我穿了一套新衣服受到学生的赞赏,于是创生了一次即时习作训练。

1. 现身说法,简写印象。我和学生就身上的这套新衣服聊开了,聊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新衣服的颜色、款式,再说说老师穿这套新衣服给你的印象,然后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学生即看即写,用简洁的话语写出教师穿这套衣服时尚、漂亮、显得年轻等特点。

2. 巧妙设套,写稿举荐。我说:“老师这套新衣服是‘逗号’品牌的,很棒吧!他们公司正准备聘我为他们的形象代言人,但目前只是候选人之一,你们希望老师这套衣服被选中吗?老师需要大家的举荐稿,能帮我这个忙吗?”我提出写举荐稿的要求:(1)百字左右;(2)写出特点;(3)采用“概括[+]具体”的结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自己是在帮老师完成一件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他们认真观察、用心写稿。几分钟之后,举荐稿出炉了。

例:老师穿了一套既漂亮又时尚的新衣服。玫红色的小棉袄,黑灰色的格子裙,配上一双咖啡色的靴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小棉袄很合身,里面搭配米黄色的毛衣,看起来很协调、有气质。我建议贵公司聘请老师为形象代言人。

3. 把握细节,描写片段。三位获奖选手兴奋地走上讲台,表演了一出“奖励新衣服一套”的时装秀。小明套上小棉袄,由于衣服太大,他像小丑似的甩个水袖,捂着脸跑下台;大个子小亮不套衣服,大家强烈要求,他只好接受“奖励”。生动的场景,真切的体验,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此时,正是在情境中渗透表达方法的最佳时机。我引导学生抓住获奖者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大家的表现等细节,让他们畅所欲言,用饱含激情的话语描述游戏中的精彩。描写片段时,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付诸于笔端,写出的内容真实灵动、情趣盎然,有很强的现场感。

4. 自主选材,个性表达。此刻,把这篇习作写好已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来写,写出自己的感受。在指导选材、命题的过程中,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捕捉信息,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真诚有效的点评,及时的反馈和赞赏,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如洪水一涌而出,他们眼里看到什么,心里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写出的习作内容丰富、饱含真情、充满灵性。

三、 校园故事记录,“有意思”胜过“有意义”

写“有意思”的校园生活,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激发习作热情,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直抒胸臆。写“有意思”的校园生活,能促使学生及时捕捉身边的资源,用心去寻找和发现,用独特的视角去思考,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

怎样才能“有意思”呢?笔者在指导学生“学写新闻”之后,组织了一次“我们的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从心出发,选择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内容表达。以下是课堂的几个小镜头:

1. 模拟情境,编排新闻。学生的新闻稿写好之后,交给编辑――小组长,进行修改、润色、加工,按新闻内容的轻重缓急排队。为了增强现场感,假设每组为一个“电视台”,并给电视台取一个响亮的名字,选一名策划能力强的学生当导演,由导演推选一男一女当主持人,还要安排播音方式、天气预报、插播广告等。编辑将新闻编辑完成后,立即交给主持人,以便主持人熟悉新闻内容上台播音。

2. 观察发现,播报新闻。在导演和编辑嘱咐下,主持人上台播报新闻。我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主持人、导演、编辑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做好简要记录。由于初次尝试,主持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一位男主播自报家门之后,拿起稿子埋头苦念,导演在一旁直跺脚;另一女主播则满脸通红,声音极小,编辑坐立不安,冲着她大喊……

3. 捕捉细节,现场直播。生动有趣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刻,正是学生倾吐观察所得的最佳时机。我引导学生抓住主持人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谈自己觉得最有意思、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让他们明白导演、编辑、广告人士和观众的精彩表现,同样不能错过。例如: “白鸽台”的主播因为紧张,稿子念得不流畅,广告时间到了,他还在播报新闻。插播广告的同学便冲到前台,边扭边唱:“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笑成一团……

有趣的活动和有效的交流引领,学生自然进入积极主动、自由表达的习作状态。此刻,我在学生尽情享受活动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充分地宣泄各自的文化生命,让他们用笔把活动中精彩、有趣的细节描绘出来。写什么内容,由学生说了算,教师不做过多的要求,至多只做含蓄的暗示、温婉的提醒。学生除去了习作心理镣铐,情思天然井喷,表达自然流畅,习作才成为他们展现才情、抒写个性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上一篇:从成功经验中探索本土服装品牌的创新之路 下一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6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