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时间:2022-08-25 07:34:35

专业认证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要:工程专业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以具有显著电力行业特色的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电厂建筑方向)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适应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以期为类似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培养方案;专业认证;土木工程;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08-04

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了“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里程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加入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不仅有利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以及工程师在国际市场的流动。从1995年开始,我国就对土木工程专业开展了专业评估工作,截止到2015年7月,共有85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2],几乎所有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是按照专业评估的标准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的。2015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下达了新的(第五版)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以下简称评估文件)[3],评估文件的各项指标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即以成果导向(产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

东北电力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学校的办学具有鲜明的电力行业特色,1981年在电力部要求下开办了具有明显“电力土建”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开办三十五年来为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在新的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扬光荣传统,继续为国家和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亟须我辈深入研究。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规定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更是高校贯彻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对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4]。本文将在深入研究最新评估文件的基础上,讨论针对评估文件中的指标体系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和开展后续专业建设的具体办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的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评估文件要求,专业定位要“能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基础、发展潜力、地域特点确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确定培养人才类型的依据应该是“主要服务面向”,即学生的就业出口。因此,专业的定位必须要在充分统计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的基础上进行。我校土木工程(电厂建筑方向)专业(以下简称电建专业)本科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出口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旗下的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大唐、华能、深能、粤电等大型发电企业下属的电厂。近年来,随着国内火力发电建设的萎缩和新能源电厂建设的兴起,有很多学生毕业后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网新源控股等氖滦履茉吹缌建设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到中建集团、中国铁建股份和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从事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从事的都是应用型人才的工作。

综上,为达到专业评估要求,学院对电建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进行了审视,认为本专业定位是:立足东北,辐射全国,以电力土建为特色,同时服务电力行业和建筑行业,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力争建成电力行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土木工程专业。

基于专业定位和就业市场的反馈,确定了如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能够吃苦耐劳,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和电厂主要工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从事工业建筑(尤其是火电和核电等新能源电厂的电力土建工程)和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专业认证是用“自己定的尺子量自己的工作”,重点考查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人才培养的实效。对于学生培养来说,这把“尺子”就是对于学生毕业要求的明确规定。专业认证将毕业要求明确的细化为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本专业认真比对了专业认证文件中的各项要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特色,确定了土木工程(电厂建筑)专业的毕业生应满足以下要求:在学制期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教学过程,获得培养方案中要求取得的学分,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通识,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熟练掌握Office、AutoCAD、PKPM软件并熟悉BIM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扎实掌握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制图、建筑材料、结构设计、施工以及项目管理与工程概预算等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尤其是熟悉火电厂和核电、风电等新能源电厂的工艺、土建和设备安装的相关知识,具备工程科学应用能力、土木工程技术基础应用能力和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健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不断学习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具有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从事工业(尤其是电力土建)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项目管理与规划、结构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主要载体,本次专业认证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将关注点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会做什么”,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就业单位需要学生会什么”。因此,为使课程体系更加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必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组,应充分采集学生就业单位的领导和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以便专业课程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就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1.理论教学体系。在通识教育课程环节,应满足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工具知识方面的要求,尤其是选修课程环节,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的具体要求,除了必修课程之外,建议学生选修与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成,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电力大学已在新培养方案中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

在专业基础课环节,要充分体现“宽口径”、“大土木”的培养原则,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基础应用能力”,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评估文件中的六点具体要求:(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和土力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力学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具有较熟练的计算、分析和实验能力;(2)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能使学生针对具体工程合理选用土木工程材料;(3)工程测量课程使学生能应用测量学基本原理、较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进行一般工程的测绘和施工放样;(4)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使学生能应用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绘制工程图;(5)MATLAB程序设计、计算结构力学与有限元、PKPM和BIM软件实训等课程使学生能根据工程问题的需要编制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具有常用工程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6)工程经济课程使学生具备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后续培养学生“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需的专业课程的前序基础课程,如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钢结构基本原理等。本人认为,在专业基础课中,应以必修课为主,尽量减少选修课的数量。

在专业课程环节,要充分体现“行业特色”和“产出导向”原则,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的必修课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评估文件中的四点具体要求:(1)建筑结构实验课程使学生具备实验和计算分析能力;(2)房屋建筑学和基础工程课程使学生具备进行工程选址和建筑设计的能力;(3)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设计能力;(4)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概预算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建造和工程项目运行维护能力。

“第七学期”是本科教学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学习的知识都是专业中最为核心和应用性最强的,因此,“第七学期”的教学至关重要。但恰恰也在这个学期,很多学生要进行考研冲刺和找工作,加之这个学期的成绩并不影响就业,因此学生的时间和心思很难放到课堂上。而学校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这学期往往又不忍过学生过于严苛,最终造成了“第七学期”所有课程的教学效果都非常的差。

针对这一现象,本专业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计划采取如下措施:(1)所有必修课都在前三年学完,第七学期只安排实习实训和选修课群组;(2)针对学生的就业出口,设置三个针对第七学期的选修课群组,分别是面向到电力企业就业的学生的电厂土建管理课群组,具体课程包括发电厂概论、电力系统概论、电厂主厂房设计和电厂设备与安装;面向到施工单位就业的学生的建筑施工管理课群组,具体课程包括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建设项目法律法规、房地产管理与规划、建造师工程项目实务;面向到设计院就业和计划继m深造的学生的建筑结构设计课群组,具体课程包括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组合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体系的重构离不开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面的梳理和整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力求做到“满足专业基本要求,重点针对出口需求”的原则,精简课程学时,加强课程间的衔接。此外,在课程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建立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也可以有效解决课程体系的设计、整合和实现问题[5]。

2.实践教学体系。有学者指出,三大不足制约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其良性发展:一是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二是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三是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6]。上述不足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坚持“注重工程素质、突出行业特色、强化工程实践、紧密联合企业、坚持出口导向”的原则。本专业在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中采取了如下措施:(1)实验教学环节,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数量和比重,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的能力。将完成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列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作为必修环节督促学生必须完成。(2)课程设计环节,打破现有课程设计缺乏综合性、连贯性的情况,在新的培养方案和大纲中推行“真题真做”、“一组一题”、“一题到底”的综合性一体化课程设计,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开始选题,到工程制图与CAD完善制图规范和能力,再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最终到PKPM和BIM实训,完成一个工程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再到电算,再到施工图,最终到施工组织及工程概预算的全过程设计。实现培养学生土木工程设计能力和建造能力的目的,切实培养学生工程素质。(3)毕业设计环节,扩大了选题范围,只要选题能够密切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和学生的就业出口,毕业设计题目可不再仅仅局限于结构设计,去施工单位就业的同学可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也可以到就业单位实习,结合具体工程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考研的同学可以通过也可以通过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或者承担创新创业项目撰写毕业论文。专业在学生毕业设计的日常管理和最终考核中,都要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主旨。(4)实习实训环节,从建立稳定的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入手力争克服实习过程“走马观花,效果不佳”的现象。校内软件实训基地可以与软件企业合作挂牌,校内实习基地需要学校在财政和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专业要设计丰富的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在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下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争取能够让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参加“顶岗实习”,培养方案中可以将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环节设置得更为灵活,不一定非要所有人集中在两周内进行实习,可以将其分布在整个两个学期内甚至包括假期,这样可以给顶岗实习的安排提供更大的便利。另外,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原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在第八学期增设了为期一周的毕业实习,这次实习可以采用参观的方式,因为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到的现场,可以保证参观实习的效果。

课外培养环节,将课外培养计划学分由原来的10学分调减至4学分(其中创新创业1学分),学分虽有所减少,但大幅加强了对学生课外培养环节的管理,制定了《东北电力大学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完善课外培养学分转换和认定办法,要求以院系为责任主体落实课外培养计划,定期举办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建校外实践平台,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明确所修学分要求(必修课3学分,选修课1学分),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项目申请等环节中,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结语

培养方案的设计仅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顶层设计,其具体实现需要依靠每一位教师在每一门课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所有教师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需要学院和专业积极的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7,8]。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注重体现专业的行业特色,构建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机制,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积极推动“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方法,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林建.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周小春,米若谷,蒋冬蕾,袁坚敏.专业认证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3):69-72.

[3]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李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改进[J].教学研究,2016,36(2):51-54.

[5]戴波,刘建东,纪文刚,等.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49-158.

[6]王志勇,刘畅荣,寇广孝.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建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44-47.

[7]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8]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Practical Talent Trainnig Scheme Exploration for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under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ZENG Cong,LIU Wei-xing,CHEN Rong,LI Yue-b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Jilin,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s a certain trend in promoting specialty development.Taken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ofessional field of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 in of our university for example,many reform measures which are more accreditation-suitable were proposed in the aspect of specialty orientation,training objective and graduation request,rebuild of curricular system and practical system,etc.References are espected to be provided to other similar specialties.

Key words:training scheme;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ivil engineering;industry characteristic;practical talent

上一篇:高炉送风自动加湿控制系统 下一篇:关于公路路基缺陷加固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