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母亲傍“土豪”助儿留学

时间:2022-08-25 05:58:30

荒唐母亲傍“土豪”助儿留学

2014年3月4日下午,即将从沈阳某高校毕业的王鲲鹏,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回到了鞍山老家。正在厨房做晚餐的母亲周丽英急切地问:“鲲鹏,托福考得怎么样?”王鲲鹏嗫嚅半天,口中说不出话来,站在那儿低着头,泪水掉了下来。

周丽英知道儿子失败了,她20多年含辛茹苦的“英才育子”计划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当啷”一声,她握在手里的锅铲掉在了地上……

命运多蹇,“英才育子”计划连遭挫折

今年48岁的周丽英,是辽宁海城人。1989年秋天,她大专毕业后,跟随男友王向涛一起来到鞍山,进了铁东区一家国营企业参加工作。1991年,两人结了婚。又过了一年,周丽英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妇俩给儿子取名为王鲲鹏,意思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像“鲲”、“鹏”一样遨游四海,展翅高飞,成就一番事业。

孩子渐渐长大了,对数字很感兴趣,周丽英就注意“开发”儿子数学方面的能力。3岁不到的王鲲鹏,上幼儿园时就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5岁破格上小学后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上小学5年级的王鲲鹏,有一次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还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如此一来,夫妇俩更加认定儿子是个“数学天才”,决定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将儿子培养成精英。

和丈夫商量后,周丽英很快制订了一份育子计划。她觉得:培养数学精英,教育平台相当重要,必须从基础抓起。这就要分三步走――上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出国留学读研,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终极目标。对此,周丽英夫妇满怀信心。

可是这“育子计划”的第一步就没走好。2003年,王鲲鹏小学毕业参加区里“小升初”重点中学招生考试,谁料考试成绩平平,被重点中学拒之门外,只能升入一所普通中学。上了一个学期,周丽英觉得还是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必须想办法转学到重点中学。

2004年春节期间,周丽英参加朋友聚会,一位熟悉某区重点中学领导的朋友,愿意帮助她的儿子转学,但得花上一笔不菲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周丽英当即请朋友帮助,称花多少钱都行。她回家后和丈夫商量,王向涛一听要花上近20万元,觉得费用太高了,认为没有必要,坚决反对。

周丽英却不以为然,觉得儿子只有上了重点中学,才能考上重点大学。只要能将儿子培养成为精英,花多少钱都值得。而且初中高中连读,学费算起来一点都不贵。王向涛说不过妻子,只有默许了。可当时,周丽英和王向涛两人的收入都不高,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后来,周丽英索性将房子卖了。这年4月,她硬将儿子转学到鞍山铁东区一所重点中学。为了方便儿子上学,周丽英后来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胡同内租了一套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重新安定下来。

为了不让儿子中途掉队,周丽英不惜掏高额的补课费,给王鲲鹏报了数理化3门学科的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每天下午王鲲鹏放学后,周丽英就带着他辗转奔赴3个补习班,常常连晚餐都顾不上吃,直到晚上9点结束当天的所有课程才能回家。尽管如此辛苦,但因过于疲劳、紧张,补习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周丽英毅然从单位辞职回家“陪读”。给儿子做早餐、备午饭、送晚餐,洗衣叠被,甚至每天早上连牙膏都给儿子挤好……就这样,周丽英整天围着儿子转。

不久,厄运却从天而降。2008年5月16日晚上,丈夫王向涛下了夜班,在回家路上不幸被一辆疾驰的大货车撞飞,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

丈夫没了,周丽英唯一的指望就是儿子。可是,母亲多年来超乎寻常的举动,本来就给王鲲鹏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越想学好,越学不好。而且父亲的意外离世,也对正处于青春期的王鲲鹏产生很大影响,他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

一晃,又是一年时间过去了。2010年夏天,王鲲鹏参加高考,结果成绩只勉强达到了二本线,最后他被鞍山一所普通院校录取。

就这样,周丽英育子计划的第二步也“流产”了。遭遇双重打击的她,一时间有着说不出的伤感。后来,朋友开导她:“孩子上什么大学并不重要,只要努力,将来同样能出国读研。”周丽英这才从失望中看到希望。于是,她强颜欢笑,把王鲲鹏送进了大学,然后重新找了一份工作,苦苦地供儿子上大学。谁料,4年后儿子大学毕业,参加托福考试成绩很差,与出国留学读研的分数相距甚远,周丽英最后的希望还是破灭了。

委身“土豪”,单亲妈妈为儿子拼命一搏

自从丈夫死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就成了周丽英人生的全部目标,可是她的“英才计划”接连受挫。周丽英伤心至极,整日以泪洗面。那段时间,她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

王鲲鹏也很难过,他拉着母亲的手安慰道:“妈妈,您别太难过了。托福考试次数很多,我向您保证,我一定好好复习。”儿子的信心让周丽英破碎的希望又复活了,她对儿子说:“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王鲲鹏买来大量托福考试资料,开始夜以继日的备战。周丽英便开始为儿子出国留学做准备。她上网查询出国留学费用得知,公费留学虽然不交学费,但生活费等其他费用也要一大笔钱。

于是,―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又摆在周丽英面前――儿子出国留学需要这么多钱,从哪来呢?周丽英供儿子上大学借的外债,至今还没还上,她眼下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会计,每月只有不到3000元的工资,房租、生活费要花去2000多元,无论她怎么省,短时间内也筹不了太多钱。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后来,单身后一直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的周丽英左思右想,决定走条“捷径”,为儿子留洋铺平道路。

周丽英所谓的“捷径”,就是傍个“土豪”,年岁大点不怕,只要有钱就行。有了这个念头后,一个身高不到1.6米的“小老头”浮现在她眼前。“小老头”名叫李学友,50多岁,和周丽英是老乡,没有多少文化,早年靠做包工头积累了上百万的家产,在鞍山有两套房子和一家建材商店,勉强算得上“土豪”。他几年前离异后未再娶,19岁的小女儿跟着他一起生活。自打认识了周丽英,他就对她展开了狂热的追求。

上一篇:关于优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思考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