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确立的问题和策略

时间:2022-08-25 05:09:46

略谈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确立的问题和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总是希望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我们又总是发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仔细研究课堂,笔者发现教师们尚不能根据课标的要义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理不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或是笼统定位教学目标,或是教学目标落实偏执,抑或是目标缺失文化意识,要不就是教学目标设置过于均衡。教师以“教”为中心,缺乏“以学定教”的教学意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笔者以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梳理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常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学目标定位笼统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的是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忽视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教学目标的确定较为随意,教学目标只是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案例一: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A

知识目标

(1)掌握相关单词,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2)掌握基本句型并能进行替换练习。

能力目标

(1)学生能进行初步的读写训练。

(2)能利用所学知识,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景进行对话表演。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简单、笼统。教师笼统地表述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含糊,没有明确的要求。因为简单笼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无“标”可依,教学过程势必随意,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也因为简单笼统,教师对学生的学情缺乏针对性研究,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教学效果势必低下。

策略一:基于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A板块的主题是“谈论家务”,通过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 am doing...”展开语言交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可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四会掌握单词morning, home, help, maths, sleep, jump, walk,并能在情景中准确运用。

(2)学生能三会掌握单词:housework, at home, ring, sweep, floor,homework, help...with, See you, stand, sit,wash clothes,并能在情景中准确运用。

(3)学生能初步了解、掌握打电话用语:Hello, is that ...?Yes, speaking.

(4)通过阅读,学生能初步认识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和现在进行时。

当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关于“谈论家务”为主题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理解现在进行时,能就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I’m sweeping the floor./I’m cleaning the desks”等进行练习和运用。

在教学中,凡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目标,学生能通过努力轻松达标;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总能比较容易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落实偏执

在教学中,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下学习、交流,然而机械地重复,一味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规定动作”,学生就会兴趣索然。

案例二: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6 A PE lesson A板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time, left, right, touch, arm, hand, leg, foot。

(2)通过学习,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和运用日常交际用语以及句型:

Stand in a line. Let’s do some exercise. Now, listen carefully. Jump up and down. Do this... times. Now, stand up ,everybody。

(3)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日常交际用语和相关词汇完成“按指令做动作”。

本课时比较正确地确立了教学目标,然而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特定的场合下落实教学目标。教师选择在教室进行课堂教学,阻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如学习体育课上的一些指令语,Stand in a line. Let’s do some exercise等,如果只是单纯地看图、朗读,就无法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已经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做起了“体育运动”,教师控制不了教学现场,教学目标就无法落实。

策略二:依托学生情感,落实教学目标

本课的话题是用英语“上体育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按指令做动作”这个语言项目。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体育活动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需求,投其所好,不必煞费苦心组织教学,琢磨教学手段,而应巧妙地利用学生资源,使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在实践中落实,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如教师可选择早晨第一课,进行本课学习。第一课,操场闲置,比较安静,利于学生倾听;学生在操场上课,比较新奇,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操场空间大,便于学生“按指令做动作”:Stand in a line. Lie on your back. Turn left/right. 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兴致盎然,学习有成效。

在教学中,能用直观教具或肢体语言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直观情景落实教学目标,切勿一味地使用多媒体去落实教学目标。只有当直观教具或事物无法创设有效情景时,媒体教学才参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落实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缺乏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课标指出:文化意识目标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素养。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案例三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BCD板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四会掌握单词:China,Chinese,English, Japanese,French。

(2)通过学习,学生能三会掌握单词:Japan,Australia,Australian, France。

(3)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句型: 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Do you speak...?Yes, I do. /No,I don’t。

本课时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但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缺失了文化意识。有的教师质疑:“就这么简单的语言材料,如何设置文化意识目标?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体现文化意识目标的设置?” 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停留在凭感觉完成教学任务的阶段 ,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

策略三:基于语言材料内容,落实文化目标

在案例三中,尽管本课时语言材料简单,但是包含着几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确定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同时,确立文化意识目标,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怀,初步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尽管不是每节课都能够有文化意识目标,然而对于文化意识特色突出的语言材料,教师应该进行文化意识目标的界定。教师不能因为语言材料简单而忽视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目标。语言学习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11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尽可能挖掘语料中含有的隐性文化意识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初步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观。

四、教学目标设置均衡化

案例四 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3 It was there A 文本

巩固练习

练习:Read and fill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使语段完整。)

It is ______ Day. All the students are very _____.Su Hai and Su Yang are watching the ______ ______.Su Hai wants to _____ some _____.

She is ____ _____her camera.But she can’t _____it. It _____in her bag a moment ago.But it _____there now. It ____in Su Yang’s bag...

本练习设置具有达成目标的意义,但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统一练习,显然此练习设置太过于均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缺词填空,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少数优等生或许能够达成目标。 “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相反会使部分学生丧失积极性,导致练习无效。

策略四:关注学生差异,落实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分层设计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或许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重点考虑“怎样用教材教”“教什么”“教得怎样”,思考学生“学什么”,观察学生“学得怎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确立教学目标,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升。

上一篇:数形“相依”促发展 下一篇:自由之梦:从起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