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回归团队足球

时间:2022-08-25 04:24:59

阿根廷,回归团队足球

曾两次登上世界之巅的潘帕斯雄鹰,在近二十年间一直没有在世界杯上拿出漂亮的成绩单,甚至在近年来的洲际比赛中都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霸气。事实证明,依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现代足球的发展,而在美洲杯上回归团队足球后的阿根廷,则重新开始另一种足球风格。

生死战变阵,团队足球完胜哥斯达黎加

危难关头,巴蒂斯塔终于撤下特维斯和拉维奇,取而代之的是伊瓜因和迪玛利亚,两名后腰坎比亚索和巴内加也被加戈和阿奎罗换下,阵型由433变为4231。阿根廷的中前场6人尽为“西甲帮”,3名皇马球员间的默契使得球队运转得极为流畅,而阿奎罗也正和梅西心意,两人曾联袂夺得2005年世青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由于进攻球员的增加和球员间良好的默契,阿根廷的进攻可谓行云流水,全场成功传球达604次,比对阵哥伦比亚多出177次!

更重要的是,阿根廷的打法更加明确、球员也都回到了各自熟悉的位置。作为组织核心的梅西依然无私为队友做嫁衣,送出7次单刀并有2次助攻;作为上赛季为巴萨打入53球的超级射手,本场比赛他竟然只有2脚射门。而之前的“毒瘤”特维斯和拉维奇坐在板凳席后,全队的进攻更加活络,能够打出精彩的多人传切配合。狂射7脚的伊瓜因并非因为太过自私而刷出如此数据,只是队友给他的支援太多;阿奎罗和迪玛利亚灵活的无球跑位不但让阿根廷前场充满活力,更让自己收获了进球;还有“新雷东多”加戈的适时插上,都让阿根廷的进攻显得非常立体化。梅开二度的阿奎罗对球队表现十分满意:“全队踢得很好,不但进球不少,而且配合也非常紧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全场比赛阿根廷共有24脚射门,而前两场比赛他们总共也只有29次攻门。在赛后评分中,迪玛利亚、阿奎罗和梅西的分数都不低于7.5分;而前两场比赛,阿根廷中前场首发球员没有任何人高于6.5分。这就是团队足球和合理战术的力量,它能使几乎每个球员都能闪光,即便我们没有看到梅西连过5人的壮举,玛利亚也没有频频上演边路狂飙。拥有阿根廷和西班牙双重国籍的迪斯蒂法诺说得好:“有一点球员们必须要明白,足球是团队项目,不是个人游戏。在足球比赛中,皮球在你脚下时间越短,那对全队而言就越好。”

从“马拉多纳时代”开始,前腰和10号是阿根廷足球不变的图腾

从马拉多纳开始,阿根廷足球的关键词就是前腰和10号。1994年世界杯,雷东多掌控比赛节奏,马拉多纳是影子前锋加10号发动机,巴蒂是进攻支点和解决问题的人,卡尼吉亚突破传中和反击,这一组合踢出了最漂亮的阿根廷足球。

之后,这一战斗序列不因人员变动而改变,一直得以延续。1998年世界杯,雷东多换成了贝隆,马拉多纳换成了奥特加,卡尼吉亚换成了洛佩斯,巴蒂不动,同样踢得华丽;2002年世界杯,也基本延续了这样的搭配,只是由于贝隆发挥失常,效果不如四年前,但也足够震慑英格兰这样的对手高挂免战;2006年略有变化,里克尔梅承担了节奏控制器和进攻发动机的角色,但前锋配置依旧是强力中锋搭配速度边锋,克雷斯波取代了巴蒂,萨维奥拉、特维斯加马克西搭配出不同的边路选择,结果同样奉献出水银泻地的进攻配合,尤其以对塞黑比赛中连续传递24脚后由坎比亚索破门为点睛之笔,最后对德国之惜败正是因为换下里克尔梅,自废武功的后果。

但到了南非世界杯上,因为梅西光芒放万丈,错误地让本该扮演影子前锋的梅西去扮演节奏器和组织者,导致球队表现滑坡。而到了本届美洲杯上,巴蒂斯塔一副打群架的样子,率7大前锋出征,但7个前锋类型又如此相似,加上更衣室不和谐,教练思路不清,所以出现球场上各自为战的局面。

当然,如果说巴蒂斯塔不相信传统阿根廷进攻风格,也是不公平的,北京奥运会上,他延续的也是这一传统,虽然没有巴蒂式强力中锋,但至少保持了里克尔梅加梅西加迪马利亚,现在他否定了三年前的自己和阿根廷的传统,其实也是因为阵中既无强力前锋、也无传统10号。

他没有勇气拿下梅西和特维斯其中的任何一个,又对着巴萨风格流口水,所以他的选择是让梅西去演哈维,而阵中唯一的传统10号帕斯托雷只能在板凳上望眼欲穿; 他找不到巴蒂和克雷斯波,所以只能将特维斯当成进攻支点,但特维斯不具备这样的战术素养,结果进攻支点总是变成进攻终点。

连平弱旅球星简单堆砌遭诟病

小组赛前2场对阵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巴蒂斯塔坚守433战术,结果正如英国著名体育记者乔纳森・威尔逊所言:“派上3个像坎比亚索这样的后腰限制了阿根廷中场的创造力。”进攻重任全交给梅西、特维斯和拉维奇三人,使他们陷入对手“人海战术”中各自为战;后两人对节奏把握欠佳以及闷头带球的作风,更使得阿根廷的进攻毫无章法可言。在此情况下,梅西频频陷于对方两三人的包夹之下,他无助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反复在电视画面中重播时,不少人感叹:“梅西太缺少队友的配合了!”

在比赛中,特维斯和拉维奇都是名副其实的“进攻终结者”,他们接球后往往会看到三种情景:突破被断、射门无果、传中球飞出底线,两场比赛两人给队友的威胁传球数量几乎为零。虽然特维斯和拉维奇跑动都非常积极,但正如《奥莱报》在首场比赛后所说的:“拉维齐和特维斯之间的联系基本为零!”所以当第三场小组赛拉维奇替补登场时,整个球场一片嘘声,不是因为他不努力,只是因为他的传球太离谱,只会闷头带球,导致前场进攻根本建立不起联系。

巴蒂斯塔自诩阿根廷要踢巴萨式的足球,而小组赛前两场的阿根廷恰恰给当了回反面教材。欧冠决赛上巴萨的成功传球数为696脚,而与玻利维亚以及哥伦比亚的比赛,全场围攻对手的蓝白军团成功传球数分别仅为457脚和427脚。相比于巴萨球员间的心有灵犀,西甲梅西、英超特维斯和意甲拉维奇根本就毫无默契可言。这也难怪,在巴蒂斯塔手下,三人美洲杯前竟然仅仅合练过15分钟,特维斯在美洲杯前半年内只身披国家队战袍踢了45分钟。

除了磨合度不够,特维斯的状态不佳与巴蒂斯塔的布阵脱不了干系。曼城前锋在遭雪藏后抱怨道:“我是个9号,如果我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糟糕,那我受到批评是应该的。但问题是我在美洲杯上的位置是11号(意指边锋),这让我感觉很不好。”巴蒂斯塔本以为,即便没有中后场的支援、即便不在自己最熟悉的位置上,英超金靴特维斯和欧冠金靴梅西依然可以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解决这些连南非世界杯决赛圈都打不进的对手。但实际上,在这个就连新西兰都可以以不败战绩结束世界杯征程的时代,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奏效。两场比赛首发三叉戟零进球、零助攻、总共9脚打门,宣布巴蒂斯塔的“个人主义”战术彻底失败。

四后卫防守时代,进攻需要多点无球跑动的团队配合

在古老的足球体系里,后卫只有两三名,前锋却有内外四人,因此进攻的空档很大。然而,随着现代足球阵型演化为四后卫体系,进攻的空间越来越小。无论是442、433,都要求进攻球员多跑动换位。通常情况下,锋线两人搭档都是一人善传一人善射,若是单前锋,他的跑动则可能为后排的队友制造机会插上。

但人们很快发现,如果球队阵型是3条线的,例如442或者433,即使一个中锋将对方某个中后卫拖出他的防守区域,局限于其他队友距离该防守区域太远,一般是中场球员,他们很难及时插入那个瞬间防守真空的区域,如果光靠自己的前锋搭档(双前锋),也很难对对方防线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而如果球队阵型是4条线的,例如这场阿根廷使用的4231,就能把每条线的球员之间的距离人为地拉近,当上述情况再次出现,也即是一个中锋将对方某个中后卫吸引出防 守区域,3个中场之中的一个就可趁机插上,同样的例子还可应用到边锋为中锋扯出空挡,或者进攻中场为防守中场扯出空挡,或者边锋为后卫插上助攻扯出空挡。其实,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使你采用442或者433的3条战线阵式,如果球员都能积极地跑,也能制造出4条战线甚至5条战线的效果,一支跑动多的球队就能制造防守时比对方多人、进攻时也比对方多人的效果,这样一来,无球跑动就能为自己的队友制造更多的机会。

激烈对抗中古典前腰已消亡,足球早非阿根廷式单核时代

现代足球节奏越来越快,双方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争夺决定了比赛的局势,在这种日趋激烈的争抢中,需要拿球,思考和讲究节奏组织的古典前腰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与此同时,世界足球开始寻找越来越多的全能型中场与影子前锋。在全能中场前,身体普遍偏软的古典前腰,防守卡位能力不足,甚至就地反抢能力都很难达到球队的要求。在全能中场和影子前锋的夹缝中,先天不足的古典型前腰就显得特点单一且不够实用了,古典前腰的实用价值被进一步弱化。

在防守日益严密甚至残酷的现代足球中,依靠单一核心的球队会极容易陷入被动。一人主导全队进攻的战术弊端太大,一旦球队的大脑被对方球员盯死或者状态不佳,那么全队将会陷入无尽的被动。无论是去年世界杯伊涅斯塔的绝杀,还是今年欧冠决赛巴萨的三个进球,都带着团队配合的影子。就像科技的进步让一些职业消失一样,当足球更追求速度和身体的时候,古典前腰正在像一个处在远古时代的物种接近消失。

上一篇:老邓也来“援疆”? 下一篇:李玮峰回国首染红遭禁赛中国足坛球场暴力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