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腰大池交替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25 01:41:42

摘 要 目的 讨论双侧脑室腰大池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室出血8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交替引流为实验组,以脑室引流术联合腰椎穿刺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肿清除率,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血肿消除时间为(6.5±2.3)d,对照组为(9.6±3.1)d,2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并发症、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脑室腰大池交替引流术可缩短血肿清除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交替引流 腰椎穿刺

脑室出血(IVH)是神经科较凶险急症,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1],IVH大多需外科治疗,采用脑室引流、开颅血肿清除等清除血凝,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为比较不同引流方法对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室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经CT确诊为脑出血。8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55例,动脉瘤破裂12例,其余为不明原因。临床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患者从接受CT检查距发病时间为2~12h,出血量30~57mL。修订Graeb评分:重度(9~12分)27例,中度(5~8分)31例,轻度(1~4分)22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和交替引流组(实验组),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交替引流组:常规备皮、消毒、局麻,选择冠状缝上,中线旁开2cm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cm处为穿刺点,电钻钻孔,以脑室穿刺针垂直缓慢进针,进针5.0~6.5cm 到达侧脑室,拔出针芯,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因脑室压力下降不利于对侧侧脑室穿刺引流。以同样方法行对侧侧脑室引流术,缓慢放出脑脊液,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脑室腔,待脑脊液颜色变淡,缝扎固定引流管,然后双侧分别连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根据引流情况适时调整高度,缓慢注入尿激酶4万~6万U,夹闭引流管2h后开放引流,连续冲洗3~5 d,术后第1d行腰大池置管术。首先夹闭侧脑室引流管,常规置入腰大池引流管,外接腰大池引流装置及三通转向阀,构成密闭引流系统。每6~8h与侧脑室交替夹管引流。

常规引流组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方法同上,根据CT复查结果和脑脊液性状进行调整,拔出侧脑室引流管后行腰椎穿刺术,放出血性脑脊液,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复查头颅CT,观察脑脊液颜色,观察血肿清除时间,疗效评定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及死亡[2]。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与进步患者占总患者百分比为总有效率;观察2组颅内感染、中枢发热、肺部感染、脑积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血肿消除时间为(6.5±2.3)d,对照组为(9.6±3.1)d。2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对比见表1。实验组1例发生颅内感染,3例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对照组脑积水5例,未见颅内感染,2组均有4例并发肺部感染。

3 讨论

脑室出血是脑室壁及脉络丛出血,以脉络丛血管瘤、脑室内或周边血管畸形破裂最常见,CT平扫表现为脑室外无高密度出血灶,仅见脑室内高密度影,通过CT平扫即可确诊[3]。脑室出血在短期内就会在患者头部凝成血块并铸型[4],造成脑室的扩张与占位,凝固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产生脑室占位压迫周围结构,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加重脑损伤,心,肝,肾功能衰竭和死亡[5]。除意识清醒或无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均宜首选脑室体外持续引流术。此术式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的优点[6]。

脑室出血后,不能吸收脑脊液,可能出现交通性脑积水[7]。脑室引流术不仅能缓解脑积水,降低颅内压,打断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还能引流脑室内积血,加速脑水肿廓清,间接引流脑实质内血肿,减少血肿及血性脑脊液吸收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迟发通性脑积水[8]。本研究采用侧脑室腰大池交替引流,血肿消除时间为(6.5±2.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3.1)d,这是因为腰大池持续引流可加快清除第三、四脑室及蛛网膜下隙积血,促进脑室畅通,防止脑积水。传统腰椎穿刺术需每日或隔日进行腰穿,反复穿刺易诱发脑疝,而且患者患者痛苦大,较难承受。与传统侧脑室引流结合腰椎穿刺术比较,侧脑室腰大池交替分流操作简单,引流安全,容易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董津平.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4):51-52.

[2] 王新德,韩仲岩,王强.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48-537.

[3] 李庆堂.脑室外引流并腰椎穿刺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J].临床医学,2011(9):72-73.

[4] 黄春明.脑室出血(全脑铸型)18例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09(25):67-68.

[5] 段继新,谢宏,王昌适.单、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9(2):41-42.

[6] StammbergerHR,KenneyDW.Paranasalsinuses:Anatomicterminologyandnomenclature.[J]AnnOtoRhinolLaryngol,2010,67(1):7-16.

[7] Darweech AK,Guy DE,Stephen JF,et,al.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managed with ventricular drainage[J]. Clin Neurosci,2007,14:898-900.

[8] 刘玉光,秦勇.自发性脑室内出血[M].济南出版社,1992.

上一篇:浅谈《远离尘嚣》中的动物伦理思想 下一篇: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癌筛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