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曲《平湖秋月》

时间:2022-08-25 01:16:36

浅析钢琴曲《平湖秋月》

【摘要】钢琴曲《平湖秋月》是陈培勋先生根据广东音乐《醉太平》改编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既保留了原曲的民族风韵,又充分体现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是一首极具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

【关键词】平湖秋月;钢琴曲;吕文成;陈培勋

钢琴曲《平湖秋月》改编自吕文成先生创作的《醉太平》。吕先生曾在上世纪30年代到杭州西湖游览,并在白堤的西端欣赏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古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不仅大文人白居易最爱于此处漫步;南宋诗人孙锐也曾为此留下墨迹:“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时至明朝,诗人洪瞻祖更曾提书:“秋舸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包裹在静谧的秋夜里,陶醉在迷人的夜色中,作曲家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凡夫俗子怎能逃脱得睹物思人的自然戒律。这仿若天上人间的幻境勾起了身为游子的吕文成心中浓浓的乡愁。彼时正值中国最沉痛最屈辱的年代,国土被侵略者肆无忌惮地瓜分,列强的脚步踏碎了神州的绿草,惊醒了沉睡的山峦。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吕先生一方面极其痛恨列强践踏祖国大好江山的强盗行径,更对日益衰退的国力感到悲哀和失望,但另一方面,他对明天的信念依然笃定,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将战胜外敌夺回失地,华夏儿女必将过上和平安逸的美好生活。于是,他以笔下的音符为武器,创作了《醉太平》。

吕文成先生是广东著名的作曲家及演奏家,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3岁时随父移居上海。他所致力的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并在自成体系后发展迅速,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广为流传。20世纪初的上海,作为当时的摩登之都,音乐活动尤为频繁。因此,有着广东血统,又耳濡目染上海最新潮流的吕文成先生,不仅受到岭南文化及广东音乐的熏陶,且受到了江南丝竹及西洋音乐的影响。

在其创作生涯中,吕文成先生留下了两百多首广东音乐作品。《醉太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曲有多种演奏形式,其中常见的是由高胡独奏、洞箫独奏以及填词演唱的歌曲。

我认为,洞箫典雅轻柔、圆润淳厚的音质,把《醉太平》中如梦如幻的美丽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洞箫恬静的音色,仿佛让我腾云驾雾,随着连绵婉转的旋律,飘至那美妙至极的境地。而此曲如用钢琴演奏,则另有一番韵味。钢琴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多声部西洋乐器,音色纯净、可塑性强。平湖秋月梦幻般的美景与作曲家胸臆中抑郁的忧国情怀交织起伏,并通过黑白琴键的起落婉转地诉说。钢琴声就如同作曲家的心声,它阐述着作曲家内心五味杂陈的情感,仿佛景致中原本与世无争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特别的含义。钢琴声又如同行云流水,伴随平和流畅的旋律,荡涤着我的心灵,融入了我的血液。

1973年,陈培勋先生受钢琴家周广仁女士、殷承宗先生之邀,改编器乐曲《醉太平》。钢琴曲《平湖秋月》是一首移植改编曲,作品保留了《醉太平》原曲的旋律,只在乐曲的开头加了由一个半小节构成的引子。这一个半小节,是全曲的点睛之处。它高屋建瓴,概括了整部作品的主旨,将作品的精髓菁华部分收入其中,可以说,《平湖秋月》之灵魂,都涵盖在这一个半小节中。作曲家巧妙地利用钢琴来模仿高胡的音响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曲的民族特征。

作曲家把心中无限的话语,浓缩于此。随着左手低音区的空五度音程一连奏响四次,宛如飘荡在游人耳边的渺渺钟声,绵远悠长。左手缓缓淌出的三十二分音符,只这寥寥数音就勾勒出全曲“空灵”、“幽深”的意境。1(见谱例)

谱例

平湖秋月,在西湖十景中历来为人称道。而作曲家把这难以言喻的绝美景致融入到这一个半小节之中,把听众带进一派幽静、典雅的氛围里,仿佛身临于平湖西端的白堤真境。朦胧月色下的秋夜格外宁静,远离了车水马龙和尘世喧嚣,摆脱了现实的嘈杂与世故,只有造物主最宠爱的静谧平湖和皎洁秋月。

弹奏低音区的五度时,演奏者应轻轻地摁下琴键,同时踩下踏板。右手应慢而深地触键,将每个音轻轻地弹到底,使三十二分音符如流水般潺潺流出,模仿高胡圆润、朦胧的音色。空五度音程就如同远处飘来的钟声,但这钟声并没有激起涟漪,月亮的倒影,就如井中月一般,没有一丝浮动。演奏者在弹奏这组琶音时,不做任何强弱变化,惟妙惟肖地表现微波无澜的湖面。听众们似乎感觉到了微风徐徐拂过衣袖,看到了湖中鱼儿自由地畅游在属于自己的天地之中,没有羁绊,没有恐惧,无忧无虑。这段旋律巧妙地向人们传递着,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更表现出作曲家对大自然热爱。来自远处那飘渺的钟声把人们的思绪引到了湖水中央,领到了岸边绿茵,带到了云端天亩,听众仿佛与鱼儿一起无拘无束地畅游,同微风一道毫无包袱地去欣赏这美得令人心醉的平湖秋月,更借月亮的一双明眸,一齐俯瞰这如镜般的湖面。这一个半小节就如同流水一般,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把最珍贵的平静与闲适带给听众。

根据个人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及对整体作品的理解,在这一个半小节中,我触到了音符中所蕴含着作曲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弹奏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时,手指应贴着琴键,以体现旋律的连绵感,表现朦胧的秋月。在人们心中,那融融的月色就如同亲人的脸庞,是那样地令人温暖。月光在抚慰作曲家心灵的同时,也把作曲家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带回了那片养育他,令他时刻魂牵梦萦的土地。月亮似乎是作曲家的(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49页)双眸,被饱含思乡情的泪水浸湿了,泫然欲泣。即使作曲家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他的心终始扎根于故乡的泥土中。就如同树苗一天天成长,当它的枝叶越接近天空时,它的根就向土里延伸得越深。思乡,爱国,这是作曲家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是与时间同样永恒的主题,更是较生命更为庄严的使命。陈培勋先生在这一个半小节中并没有加入强音,而是要求演奏者触键均匀,贴键弱奏,如微波荡漾。陈培勋先生的作品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华夏儿女常把情感深深地埋在心中,情感不易外露。与热情奔放的西方人相比,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含蓄内敛,这也是我们的民族特征之一。

作曲家把他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也蕴藏在这一个半小节中。高音声部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旋律,如歌般的旋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曲家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经历了人民生活最为艰难的时期,面对种种不公,种种艰辛,种种残暴,作曲家没有逃避,而是永不放弃地与之抗衡,带着对大同社会的无比渴望向前进发。

钢琴曲《平湖秋月》作为陈培勋先生创作的五首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之一,把中国民族调式风格、结构特点与常演奏多声部音乐的钢琴相结合,使各元素相得益彰,更为深刻地揭示了《醉太平》的内涵,完美地传承了原曲的神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钢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10.

[2] 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 赵晓主著.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

[4] 朱晓蓓.浅析《平湖秋月》的意境美及其表现手法.音乐美学[J],2009,11 :61-63.

[5]李莉.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 中国音乐[J],2007,4 :169-191.

[6] 彭基巨.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性及演奏艺术.黄钟[J],2002,1 :98-100.

[7]常敬怡.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评析.钢琴艺术[J],1999,6 :10.

[8] 宋艺文. 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研究.齐鲁艺苑[J],2004,4 :63.

作者简介:

熊茵,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器乐系钢琴讲师

邓辰,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09级音乐学学生

上一篇: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