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塞敏联合微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5 12:54:07

【tra要】目的:观察口服妥塞敏联合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妥塞敏联合微针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VitC联合外用丝白祛斑膏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皮损积分下降率及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妥塞敏;微针;黄褐斑;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05-0051-04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在亚洲地区的中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表现为面部的眼周、额部、颧颊部及口周出现对称性黄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界限清楚,紫外线照射可明显加重,该病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牛活压力的增大,黄褐斑的发病率有逐年加大的趋势。2014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科室采用妥塞敏联合微针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科室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年龄、病程和皮损积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37.87±3.13)岁,平均病程(6.78+2.45)年,平均皮损积分(3.87+1.97)分;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39.12±2.98)岁,平均病程(6.96+2.23)年,平均皮损积分(3.88+1.89)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皮损积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拟定的《黄褐斑的诊断和疗效标准》: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丰要发牛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外伤等)引起的色素沉着;②患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肝肾疾病者、恶性肿瘤等;③面部皮肤存在其他皮肤病(如:湿疹、炎症、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等)者;④长期室外工作人员。

1.4 病情程度评价标准

1.4.1 皮损积分评价:①皮损面积评分:无皮损为O分;皮损面积4cm2为3分。②皮损颜色评分:正常肤色为O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皮损积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

1.4.2 表皮色素含量评价:使用博视电子(武汉)有限公司牛产的CBS-1900皮肤检测分析系统(专业版),500万像素,成像分辨率2592x1944;倍率支持1倍-50倍-200倍自行调节,镜头自带偏光功能。该系统可将镜头采集到的真彩色皮肤图像信号(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冉针对不同颜色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客观、准确计算出皮损色素的含量,并进行量化描述,避免肉眼观察和个体判断差异等缺陷,为临床疗效判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评价方法:患者首先用清水清洁皮肤,避免用力搓揉,15min后进行图像采集。选择面颊部皮损作为靶目标,在患者每侧面颊瞳孔垂线外与同侧耳垂平行线上的区域随机采集图像4个视野,双侧共8个视野。然后将皮肤检测分析系统的镜头轻触所选区域皮肤表面,调整偏振光采集表皮图像并存档待测。检测每个图像的表皮色素含量,取平均值作为患者的皮损表皮色素含量值。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1.5 仪器及药物

伊肤泉微针美塑系列BIO美白亮肤套组(广州远想牛物科技有限公司),包括:美白亮肤溶酶I、美白亮肤溶酶Ⅱ、美白亮肤冻干粉I、美白亮肤冻干粉Ⅱ、美白亮肤精华、0.5mm微针;妥塞敏(氨甲环酸片,DAIICHI SANKYO CO.LTD,批准文号:H20100674);VitC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4);丝白祛斑软膏(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420)。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口服妥塞敏(氨甲环酸片)250mg/次,2次/d,经期停用。

微针治疗: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获得患者的配合,清洁面部后,于固定的位置和光源下扪摄患者面部皮肤的照片并存档,签署治疗同意书。将溶媒I与冻干粉I融合,溶媒Ⅱ与冻干粉Ⅱ融合,两者与美白亮肤精华混合置于lOml注射器内。

治疗操作:①患者取仰卧位,清洁面部后,面部皮肤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敷膜30min,麻醉后擦除;②常规面部碘伏消毒,铺巾,然后用牛理盐水清洁面部;③术者手持0.5mm微针,沿下巴一面颊一额头顺序以均匀力度滚动,同时将混合药液涂抹于治疗皮肤,以治疗区域皮肤出现潮红或轻微出血点为宜;④局部黄褐斑色素密集处,将溶媒I与冻干粉I融合后的药液用30G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⑤治疗结束后,使用伊肤泉专用无菌真空压缩冰晶蛋白面膜敷面20min,以退红消肿;⑥嘱患者24h内禁止面部皮肤沾水,治疗每半个月1次。以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Vit C,lOOmg/次,3次/日;外用丝白祛斑软膏(金陵药业),洁面后涂于患处,每日3次。以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O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肉眼观察疗效判定

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色素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色素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淡退>30%,色素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3.2 皮损积分下降指数

皮损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皮损积分一治疗后皮损积分)/治疗前皮损积分xlOO%。

3.3 皮损色素含量下降指数

皮肤色素含量下降指数=(治疗前皮损色素含量一治疗后皮损色素含量)/治疗前皮损色素含量×100%。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肉眼观察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18.33%,显效率60.66%;对照组痊愈率3.33%,显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4.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积分平均下降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皮损积分下降率平均为(68.53±12.33)%,对照组患者皮损积分下降率平均为(41.78+12.80)%。治疗组皮损积分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7,P

4.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表皮色素含量平均下降率比较

治疗组表皮色素含量平均下降率为(68. 95+14.95)%,对照组表皮色素含量平均下降率为(49.64+18.27)%,治疗组皮损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6.409,P

4.4 不良反应及随访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瘢痕,色素沉着,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35.71%。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见诱发因素有遗传、紫外线照射、口服避孕药、妊娠、甲状腺疾患等造成的激素水平异常,抗惊厥药物以及精神因素等。现代医学采用现代技术解析色素沉着病的临床病理学,总结其发病机理,即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正常皮肤的平衡遭到破坏,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分裂增加,活性增强,黑素形成增加、移行等。组织学特点丰要是表皮中黑素和黑素小体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增强。

目前,黄褐斑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口服或静脉注射大剂量的谷胱甘肽、维牛素C、维牛素E,以及中药内服;局部治疗常用表皮剥脱剂如壬二酸、氢醌、果酸等。妥塞敏(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络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有关。有实验研究表明,氨甲环酸的结构部分与络氨酸酶相似,可竞争性地_厂扰黑素细胞和角化细胞之间的联系,最终使黑素细胞内黑素产牛得到控制。日本学者葛西健一郎认为长期(最多使用4年)、低剂量治疗黄褐斑不会发牛毒副作用、疗效确切。

微针美容疗法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认为在皮肤上打孔,暂时打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治疗药物透过针孔进入皮肤组织内被吸收。伊肤泉BIO美白亮肤套组中含有甘草黄酮、表皮细胞牛长因子(EGF)、金属硫蛋白(MT)、透明质酸等多种药物成分。实验表明甘草黄酮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黑素牛成,且毒性很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色素性疾病的美白剂。金属硫蛋白(MT)是一种富含金属(Ag、Au、Bi、Cd、Hg、Zn等)和半胱氨酸的低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可清除自由基,具有防止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改善黄褐斑皮损处的细胞功能。表皮牛长因子(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构成的活性肽,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成熟与分化,增加皮肤胶原及细胞DNA含量,促进皮肤修复。透明质酸是皮肤细胞外基质的丰要成分,具有保水、、调节渗透压等作用,并可保护正常细胞免自由基等侵袭,促进皮肤修复,对抗皮肤衰老。微针在经皮给药的同时,其物理刺激还可以增加真皮胶原蛋白合成,增加皮肤厚度。

本研究中,口服妥塞敏联合微针治疗黄褐斑,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在降低黄褐斑皮损评分及表皮色素含量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

上一篇:美容门诊病案管理 下一篇:高职教育: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博弈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