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25 12:38:05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摘要:以冷链物流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冷链物流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建设 冷链运输

1.冷链物流的概述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产品始终必需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1)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3)特殊商品:药品,试剂等。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权威资料披露,目前我国仅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左右的比例。由此导致易腐商品在物流渠道中大量变质、腐烂,物流损失率高达25%- 30%,折合金额750亿元人民币/年,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此,尽快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食品安全,成为我国流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2.2 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食品物流供应链被定位为“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这给我国食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不利因素,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2.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食品冷冻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 70%,每年的低温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达 750 亿元。

2.4 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汽油、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其次是须留下的“买路钱”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 3 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 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

2.5 技术标准缺位

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 4 ℃~7 ℃,水果蔬菜 10 ℃~15 ℃,速冻食品 0 ℃以下等。但目前此类的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截至目前,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国内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

3.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逐步加强物流及相关行业的综合管理,完善物流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和整顿物流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和地区的分割和垄断,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加快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

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完善冷链物流的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明确如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规范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规定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

3.3 冷链专业人才的培训

要维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适应冷链市场的需要,必须重视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包括在岗人员以职业培训、短期学习班、进修等方式,冷链等特种物流专业方向学生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特种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特种品的实训手册,重视学生的物流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

3.4 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

冷链物流在物流业务中,其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是一种高端物流,往往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使得一般企业很难进入该领域。冷链食品企业的物流外包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3.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设施装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是造成食品大量损耗和安全的巨大隐患。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链设备完善和提高。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斌.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8,(5):94-96.

[2] 文晓巍 ,达庆利.共同配送 :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13-14.

[3] 仝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 [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 61-63.

[4] 鲍长生.冷链物流系统内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J].现代管理科学,2007,(9):66-67.

[5] 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部运作的探讨 [J].物流科技 ,2008,(9):51-53.

上一篇:青海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 下一篇:对会计账务处理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