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洪涝灾害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24 11:31:24

定陶县洪涝灾害分析及对策

摘 要:系统分析了定陶县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时空规律及特点,最后提出了运用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以及依法防洪等措施,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洪涝灾害 防洪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P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41-01

定陶县为黄河冲积平原,属于淮河流域,总面积846 km2,地势较为平坦,但微地貌较为复杂。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60年代以来,定陶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全县水系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先后开挖了东鱼河、东鱼河北支、菏曹运河、定陶新河。近年来,由于河道淤积,三沟不通、水利投入不足,加上近几年的雨量偏大等,防洪除涝形式比较严竣。

1 影响洪涝灾害因素分析

1.1 气候水文因素

定陶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气侯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多风缺雨,夏秋高温多雨,降雨集中。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8.6 mm,降雨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大降水量(2003年)1173.38 mm,而最小降雨量(2002年)仅为275.1 mm,多雨年的水量为少雨年的4.3倍。

1.2 法制观念淡薄

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山东省颁布了《山东省河道管理条例》,但一些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人为致使水土流失。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乱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土石,远远超出了农村,有令不行、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法规不尽完善、授权不够具体和明确,影响了法规的执行效果,致使水土流失更加突出。

1.3 防汛准备不足

一是受多年抗旱影响,防汛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干部群众中广泛存在,致使防汛措施落实不力,缺乏对暴雨洪水的足够警惕。二是防汛经费严重不足。由于财政紧张,致使看闸人员工资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看闸人员无责任心,不能及时提落闸。三是交通、通讯、水文预报等设备数量少、状况差、技术落后,直接影响着防汛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1.4 人类活动影响

人口的增加,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增多,生存空间扩大,进一步激化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一方面,人类向可能发生洪水的地域不断侵入,变成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河道的围垦,当大洪水到来时即成了受害者。

2 洪涝灾害特点

2.1 随机性和连续性

我们虽知道雨季发生大暴雨的大致周期和季节性,但人们难以准确预测暴雨的具体量值,暴雨中心位置和走向,也就是说每次暴雨灾害的产生时间、数值大小及地点,都是随机的,且涝灾具有连续性。

2.2 周期性和季节性

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国前和建国后,全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十分严重。据记载,建国前(1912-1949年)37年间,共发生涝灾10年,频率为27%。建国后(1949-2004年)的55年间,共发生31年,大约三年二涝,其中成灾10万亩以上的21年,频率为22%,大涝(成灾30万亩以上)9年,频率为20%。平均6年一遇。

根据历史涝灾年情况统计分析,涝灾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95%以上的年份发生在夏秋季。

3 防洪对策

针对我县的防洪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洪涝灾害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措施将之减轻到最低限度,因此,制订科学的防汛措施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防汛社会化是防汛工作的核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是防汛工作的基本手段。

3.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患意识

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章建筑,清除行洪障碍,减少防洪工程的人为破坏,保护防洪工程完整,减轻滞洪压力,依法治水,依法防洪。转变传统的防洪观念,让社会认识到防汛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防汛效益是社会效益,形成全社会共同依法防洪的浓厚氛围。

3.2 保护水土、减少流失

根据《水土保持法》,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保护我县的自然生态平衡。坚持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等。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发挥综合措施的群体效应。实践证明,水土保持的林草、塘坝等措施的拦蓄洪水、泥沙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其中的林草措施遇超标准的暴雨洪水不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工程措施在超标准暴雨洪水下,其减水减沙效益可为负值。

3.3 加强河道管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质量检查、险情隐患的处理,并加强工程的科学管理。一是要下大力气做好河道清障工作,根据“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条块结合的办法,限期彻底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今后任何单位和部门在行洪河道内一律不准再设新障,否则将依法严肃处理。二是河道堤防缺口汛前全部堵复,险工险段、重要交通路口、病险涵闸要落实防守责任,备足抢险物料。三是要发动群众对阻水卡口进行疏通,打通“三沟”,做到河沟相通,沟沟相连,确保排水畅通。

3.4 搞好防洪预案

(1)进行洪水保险,防洪保险是防洪体系中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根据国外和国内实施和试点情况,建议在洪泛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洪涝灾害保险制度,洪涝保险属于灾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主要是通过法定或合同方式,使受洪灾威胁的众多投保户参加保险,由保险公司按损失分摊原则,以预收保险费组成保险基金,对保户遭受的洪灾进行经济补偿,使受灾区能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搞好防洪预案,科学调度洪水,认真抓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一是要认真修订、完善、细化定陶县防洪预案,提高可操作性,根据工程管理权限,乡镇报县审批,县报市审批,各级要严格按照批准方案执行。二是要搞好组织发动,落实防汛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勇毅.防汛与洪水资源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定陶县水利志.1992.

上一篇:海洋石油钻井设备高压管线的失效模式故障树分... 下一篇:试论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