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培训新格局

时间:2022-08-24 10:56:04

构建教师培训新格局

四川自贡蜀光中学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校园网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校园网的建设带动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的长足发展,推动教师队伍信息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1998年,学校制定《蜀光中学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方案》,确定校园网建设的整体思路:以普及常规音像媒体为基础,以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指导思想,以方便教师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进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同步培训以及促进应用,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基于这一整体方案和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发展校园网的工作原则,逐步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研子网、办公子网,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校园网经过三期升级改造,学校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主干系统,新建多媒体电子教室四间和投影教室四间,将整个校园网通过ADSL与因特网连接,使全校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创建蜀光中学网站(www.省略)对外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实现与本省其他重点学校共享教学资源。目前,学校各行政部门均已配备了电脑,校园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发展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先进的教育技术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必须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蜀光中学在校园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培训方案整体化

1998年,学校在建设校园网初期就开始着手制定《蜀光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以下简称《培训方案》)。

(1)建立健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组织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校长负责、分管校长牵头的制度,率先成立信息中心,并明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同时成立由计算机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整合学科骨干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的优势,负责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开发、应用与培训工作。学校还成立专业课件制作室,开展课件的研发工作。

(2)制定和明确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内容、目标和考核办法。

(3)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供全校教师探讨、研究,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如何应用好校园网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引导教师不仅仅是单纯依赖校园网的技术优势,而是要在教育观念上与校园网建设同步。

当然,校园网创建初期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培训方案》较多地强调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只是在部分问题上引导教师作理性思考。不过,这种把校园网的建设应用置于教师课堂教学外的理性思考的教育思想已初见端倪,为学校后来制定的依托校园网环境培养、建设“专家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方针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

此后,学校又多次对《培训方案》进行了修订。2002年,学校制定《蜀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则》)。这个规划明确提出要用五年时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计算机和投影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和每一间学生寝室,教师一人一台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的上网条件。

(2)为每位教师、每个学生提供电子邮箱和主页空间,全校师生实现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资源共享,充分享受网络的便捷。

(3)建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库。

(4)每位教师都会通过网络开展教学,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

(5)学校办公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通过校园网建立家长和学校的联系。

实施这一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校园网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台阶,全面促进教师的信息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是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学校根据校园网的实际,坚持开展教师培训。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校强调校园网应用的技术培训必须与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不能只是强调单纯的技术培训。为此,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把培训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坚持三个层次的统一。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

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方法、文字处理、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

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

先进的网络技术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既可以应用这种手段变传统的“人灌”为“电灌”,也可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科研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学校每年举行校际论文评选,积极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撰写理论文章,向各级报刊投稿。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和条件,现代教育理论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锐利武器和指导思想,教育科研是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这三个层次并不是按照培训时间的顺序,而是依据教师素质发展水平来进行划分的,三者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融一体,相互促进。

此外,为了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中对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评高级教师职称必须达到B级并获得人事部门的B级证书,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这些强有力的制度极大促进了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为开发课件提供有利平台

学校教学子网的建成以及投入使用,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电子音像馆和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的文字、音像、动画素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库的资源优势,自主开发制作真正适合教学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在全国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为了更广泛开展依托校园网络的教学应用,学校在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还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赛课活动。赛课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以此促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学校专门设立了专业课件制作室,安排专业制作人员负责制作技术性强的课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过硬、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作为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员,给他们配备先进的技术装备,由他们把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制作成精彩的课件,发挥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学科教师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钻研技术,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师生交流和教学设计上。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下载使用网上教学课件,让广大教师更多地专注于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

三、培养“专家型”教师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教师成就自我价值的事业。在强调、倡导教师奉献精神的同时,更提倡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校园网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为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校园网为师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师生能够快速地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通过网络开展协作教学,展示、汇报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使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促进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例如,在高二学生中开展的“自贡市城市家庭装修污染调查研究”,学生邀请了化学、生物老师作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借助校园网查阅大量资料,开展调查,到实验室开展动物解剖实验,最后撰写研究报告。这一研究参加四川省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得到了高度评价。

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参与教改实践,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体验研究性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养成探索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利用信息技术和校园网促进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此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广泛开展课题研究。

近几年,学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校园网,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多次承担部级、省级、市级、校级教改课题研究。1998年,学校与西南师范大学承担主研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品质与教学模式的相关优化研究》,历时四年,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学校目前正在投入开展研究的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立项课题《利用校园网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此课题正是对如何利用校园网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让学生与教师开展网上非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启发学生吐露心声,排解他们成长中的困惑,这也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和校园网环境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通过教育科研,构建和完善素质教育模式,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能造就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型人才,并形成校园网络硬环境下的“以教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以教研带动教改,以教改促进教研”的校园网络建设的软环境,最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下一篇:营造应用氛围 创设网上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