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时间:2022-08-24 10:02:06

浅析经济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媒体对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一现实提出了对经济新闻记者的素质方面的新要求。本文以《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贾海峰为例,分析经济新闻记者所具备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经济新闻记者;素质要求;经济专业知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层出不穷,人们了解经济知识和经济动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国新闻媒体对经济新闻报道也越来越重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专业的财经新闻媒体。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记者,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对经济记者的职业要求做了说明:“专门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为经济记者。经济记者须具备广博的经济知识,对经济形势、经济动态、经济前景应有深人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现状、解释、趋势、预测未来。”因此,经济新闻记者除了具备普通记者的新闻采写能力的要求之外,也应具备财经方面专业的知识和职业素养。

本文将以《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贾海峰为例,分析经济新闻记者所具备的素质要求。贾海峰,《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2006年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任政经部副主任。贾海峰主要擅长政经新闻报道,尤其侧重于房地产经济新闻报道。报道内容主要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进行政策性解读,研究经济政策的指向性,利用经济政策提供的信息预测市场经济的走势,为读者献言献策。

一、良好的政策水平

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国家机关或者政党组织的行动准则。经济政策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经济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政策水平。

良好的政策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政策的宣传报道,促进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济记者需要把握现实的经济形势、发展动态背后的政策依据,对重大经济事件和经济活动进行报道时,能依据当时的政策确定选题策划、选择事实、提炼主题、安排版面节目,以达到对政策进行宣传的作用。如:刊登于2012年10月1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第六版的《下放房产预售证审批的调控逻辑》一文,贾海峰就是通过分析北京市出台的预售证审批权下放这一政策,解读其作为市场价格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实质,反映了当前房地产调控的新特点,帮助受众做出投资和消费决策。其二,对政策的研究和推动,为政府经济决策做参考。当前经济发展千变万化,经济政策在重大经济变革中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经济新闻中报道的经济热点、焦点和难点的解决方式。记者以超前的眼光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性的策略建议,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分量,扩大经济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就能够促进政策的完善。

二、深厚的职业学养

深厚的职业学养主要体现在记者应该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财经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这就需要经济新闻记者是一个经济与新闻结合为主的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全才”。

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除了包括记者应该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采访与写作、编辑与评论等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新闻采、写、编、评、摄等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突出的新闻敏感性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职业态度。新闻传播专业知识是写好新闻的基础,经济新闻记者在撰写经济新闻时也应该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写出质量高的新闻。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1日贾海峰《发令枪何时响?》一文就能反映出作者扎实的新闻专业功底。这篇文章采用问句作为标题,导语采用引用式的方式引出主体部分电池投资企业遇到的困境,内容全面,采访资料丰富,报道客观、公正。突出的新闻敏感性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职业态度是当今社会新闻行业竞争性大而产生的要求,经济新闻记者的眼光必须是敏锐和深刻的,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数字或现象背后,看到趋势和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经济新闻记者需要根据媒体的受众定位来写作,报道受众想知道的经济信息。

财经专业知识也是经济新闻记者所应当具备的,经济新闻报道之所以难做,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专业性,主要包括经济、贸易、金融、财会等基础专业知识和所报道的行业或领域的背景知识,大量的经济新闻都是抽象的,财经新闻也多半是数字和一些抽象的决策趋向预测等,通常不能给人以立体的描写性感受(文字报道)或带来视觉冲击力(摄影报道)这就要求财经记者应具备较强的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对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心中有数,只有自己真正清楚了需要报道的经济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清晰明了地将这一事件解释给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大部分读者。如:《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9月5日贾海峰《“有效供给”在哪里?》一文通过对北京市四环以内房产销售量与供给量的情况,同期涨幅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房地产调控从抑制房价转向了保长期有效供给这一宏观上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这是利用微观经济学对某一地区房地产供需关系的分析,利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得出的该地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作者具备较强经济专业知识的体现,记者也通过分析这一典型案例,得出该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结果,具有行业发展的背景知识。

其他学科知识是记者拥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的要求,记者需要具备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文化、科技等其他学科知识,也强烈地烘托映衬着经济新闻的传达,它们作为框架性的背景知识,对经济新闻多方位的立体传达形成了有力支撑。

三、丰富的新闻资源与人脉

《财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认为:“我觉得将来财经类报纸在内容上还是一种新闻资源的竞争。这种新闻资源大多数是由记者对于当期报道以外的资源开掘和把握的能力来决定的。”新闻资源大多数是由经济新闻记者发掘各行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而产生,这就要求经济新闻记者要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圈子,新闻素材的来源才能广泛。

《财经》杂志资深记者何华峰对于经济新闻记者如何积累人脉资源这样建议:“首先需要确定关系范围,一开始目标明确不要太广,比如说报道零售业就可以从几家有影响的百货公司开始;第二维护关系要有绩效,不能害人家,不可以做骗人、歪曲的报道;第三就是在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赢得对方,可以利用自己信息面广的优势为他们提供一些信息,让他们觉得除采访外,和你交往还有收获。”

四、坚定的职业操守

经济新闻记者应当具有坚定的职业操守,坚持新闻独立性原则,力求精确与公正。据《华尔街日报》的发展史记载,1912年,该报的掌舵者克洛伦斯·巴尤这样告诉那些年轻编辑记者们:“你们不是一般报纸的记者,我们的读者是一句你们的报道而做(投资)决定的。因此你有责任访问任何人,每一个该访问的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产品营销的目的而通过各种手段试图买通经济新闻记者为其服务,因而经济新闻记者经常要受到有偿新闻的考验。作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应当杜绝有偿新闻,坚持财经媒体的价值是靠公信力吸引读者,做到报道客观公正。2012年4月6日财新网刊载的《纽约时报》记者 David Barboza《中国媒体有偿报道乱象》一文中提到了中国媒体有偿新闻的问题,其中举《21世纪经济报道》为例,说明了有偿新闻产生的负面影响。

享有很高声誉的中国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以调查性报道见长。他们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访问法国葡萄酒与烈酒制造商酩悦·轩尼诗(Mo·t Hennessy)的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Navarre。

报道面世之前,酩悦·轩尼诗在美国公关公司罗德(Ruder Finn)的帮助之下,同意支付九名记者的飞机票、住宿和饮食费用,安排他们去公司在中国西部庄园参观,这其中就包括一位《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罗德公司说,同行的多家媒体机构之中,只有国际新闻社路透社自己支付了差旅和其他费用。

这篇评论中指出,这种做法也违反了中国的法律。中国的宣传管理部门禁止新闻机构和记者为报道新闻会或者发表文章收取费用。这也说明经济新闻记者应该严格自律,用法律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新闻报道行为,报道客观公正,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肖慧:《专业素养“有效”表达——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新闻窗》,2009年第3期。

[3]李道荣:《经济新闻的特点与从业者的素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杨大明:《在搜狐记者训练营第六期讲座全文》,http:/ / /42 /53 /article214855342.shtml。2003- 10- 26。

[5]李道荣:《经济新闻的特点与从业者的素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杨大明:《在搜狐记者训练营第六期讲座全文》,http:/ / /42 /53 /article214855342.shtml。2003- 10- 26。

上一篇:论地方立法 下一篇:湖北省旅游翻译需求的调查及翻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