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大学28岁当教授 励志哥的“彪悍青春”

时间:2022-08-24 08:32:32

15岁上大学28岁当教授 励志哥的“彪悍青春”

15岁上大学,22岁硕士毕业,26岁被聘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研究员,28岁被聘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31岁成为博导。如今33岁的他,一手组建了近40人的微机电科研团队,成为团队学术方向带头人――他就是刘清。

幼儿园毕业时,6岁的刘清便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学完了小学前三年的数学课程,直接跳级读四年级。“小学和初中都不轻松,无论是写字的速度,还是作业的准确率、熟练程度,要比同学付出更多才能赶上趟。”刘清考上了当地的省重点清江中学,后顺利成为淮安当年唯一考入东南大学强化班的学生。

大学里,为了学好英语口语,刘清开始练习英文Rap。洗衣服时,一边唱,一边跟随节奏搓洗衣服,路过的同学都把他当外星人。看美剧时,他听完一句就暂停,自己读一遍,同原声比较、寻找差别,然后纠正自己的发音,力争做到每一个发音都听不出与原声的差别。2002年他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全额奖学金。

刚到美国留学时,美国同学超强的动手能力,让他有危机感。于是,他开始比学赶超。两三年后,他科研上的动手能力逐步追上美国同学。加州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气象传感器研发的刘清,毫不犹豫地接过南信大抛来的橄榄枝,踏上回国路。与气象行业的密切对接,专门设立的高级人才联络办公室,200多平方米的实验用场以及配备研究团队――南信大的“绿色通道”,让他如鱼得水。目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气象传感器芯片,一些性能达到乃至超过了国外高端产品。如今,每天带领团队工作到深夜的他,就连寒暑假也很少给自己放假。

“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在美国的6年,除去吃饭睡觉,他七成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严寒酷暑,整天待在实验室里,同一群仪器设备打交道,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万分枯燥和无味的,而他觉得“很有趣啊,投入到里面什么都忘了。”

(选自中国江苏网)

【多维品读】

一、压力也是动力。刘清可以说是这句话的最有力佐证。他从小到大,压力就从没离开过他。为了赶上其他同学,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了学好英语,他如痴如狂,宛如外星人;为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他比学赶超,丝毫不敢懈怠;为了科研成果,他夜以继日。不断地自我施压,让他的承受能力与日俱增,而这也成了他不断努力的动力。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刘清就是一个用兴趣打开成功大门的人。他在美国的6年里,七成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兴趣,是很难实现的。在别人觉得枯燥无味的实验在他眼中却充满了乐趣。这就是他不断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三、执着造就成功。每个人成功的方式不同,但是执着却是每个成功者必须具有的一个条件。刘清的执着是有目共睹的。他心无旁骛,每天带领团队工作到深夜,想的只是实验。最终,他研发的气象传感器芯片,一些性能达到乃至超过了国外高端产品。刘清用自己的执着获得了成功,也证明了自我的价值。

【适用话题】

压力也是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执着造就成功等。

上一篇:船用塑料管制作安装工艺 下一篇:超大型油轮上建整体吊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