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薪酬激励问题的分析

时间:2022-08-24 08:15:56

关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薪酬激励问题的分析

【摘 要】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是对单位人员劳动报酬的分配,合理的薪酬管理方式有利于招纳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在薪酬管理中,薪酬激励是一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工作热情、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薪酬激励

我国目前有着数目庞大的事业单位,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薪酬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薪酬管理指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微观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在国家的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薪酬差别,即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薪酬管理不仅局限在对“劳”的分配,也有如何通过强化内在薪酬提升职工的满意度。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薪酬管理中的薪酬激励将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最重要的方面。

一、薪酬激励的作用

薪酬是指劳动者依靠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劳动报酬的总和。激励,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把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薪酬激励就是有效的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最终能够促进单位的发展。在单位盈利的同时,职工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有效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对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很高,事业单位的激励水平相对比较低,缺乏能够激励自己的动力,势必会影响到工作人员做出相当优秀的工作效绩。反之,如果一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只有一般的程度,但是却能够得到单位充分的激励,那么工作人员的热情也就会随之被调动起来,工作人员在工作效绩上就一定能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第二,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自己所设立的目标,不但可以在手段上进行改变,还能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改变其行为,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有效的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以及调节工作人员的行为趋向,并且给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实践带来非常大的动力。

第三,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凝聚力。事业单位的组成是众多个体的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个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一个体,还要有意识地间接影响到周围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激励能够有助于创造出一种竞争氛围,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奋进、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文化能够健康向上地发展,形成一种奋发图强的合作力,以此来增强事业单位的凝聚力。

二、事业单位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

第一,激励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薪酬激励的方式主要依靠绩效考核,比如对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取得的成绩、出勤情况等等。有些事业单位激励方式过于统一和传统滞后,无法发挥激励的真正意义,影响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同时,奖励方式不合理容易造成在考核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奖励存在不公平,使最后得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第二,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当中,薪酬管理偏重于职务,对于绩效等方面的薪酬激励的体现不够充分。有些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按照职位的高低制定薪酬,而对于员工完成的任务以及员工的技术水平方面则未引起重视。这就使一部分高水平低职务的职工的积极性容易遭到抑制。

第三,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员工薪酬的制定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缺乏激励机制,致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强。很多员工认为工作做得好也只能拿那么多钱,做得不好也能拿那么多钱,因此容易形成懒散的工作态度。

三、完善薪酬激励的措施

人才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除了能够体现其价值以外,最主要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薪酬,因为薪酬是工作人员生活的根本需要。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是保证每个职工得到合理薪酬收入的保证,同时,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也能够让职工感受到单位对自己的重视。以此从侧面起到激励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薪酬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岗位津贴。事业单位的岗位由多种类别构成,比如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等等,不同类别的岗位有着不同级别,各级别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因此要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职工设立不同的薪酬、薪酬调整标准等等。岗位津贴的确定可以参考地方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水平工资等,而岗位津贴是员工的整个工资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第二,补贴工资。补贴工资是岗位工资的补充部分,要根据岗位的任务、完成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资历和工龄等方面进行考虑。单位要根据员工的各个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补贴,比如说特殊贡献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出差补贴、岗位补贴、食堂补贴等等。另外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一些福利政策,比如五险一金、探亲补贴、单位体检和过节费等等。补贴,是一个单位福利好坏的体现,适当体查民情,制定合理的补贴种类和标准,或者有合理增长的机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第三,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主要是根据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等方面考核,比如说职工超额完成了单位规定的任务则予以奖励,以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精神、工作状况、工作态度、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等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精神等等。

总之,薪酬激励是薪酬管理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了工作开展情况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员工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完善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制度,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推动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哲立.从激励理论看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之必要性[J].事业单位导报,2011(2):77-78

[2]周莉莉.关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104-105

[3]王晓燕.浅析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单位家天地(理论版),2010(12):113

上一篇:我国教育公益组织的新变化及未来发展(2009―20... 下一篇:电力油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