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昌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24 07:16:01

关于昌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调查报告

河北省昌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446个行政村。2011年1月,昌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昌黎县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据统计,2010年年底昌黎县总人口为55.8万,其中农业人口42.6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6.3%;农村劳动力28.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0.5%;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4.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多少和快慢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否和农民的收入高低。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昌黎县转移了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仍面临新的困境。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

1.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近年来,昌黎县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面积由1986年的948765亩减少到2010年的913444亩,平均每年减少1472亩;而农村劳动力数量却不断增长,由1986年的201011人增加到2010年的281775人,平均每年增加3365人;人均耕地面积由1986年的2.1亩减少到2010年的1.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昌黎县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90043千瓦。随着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步伐的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水平、劳动效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中解放出来。

2.各乡镇间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平衡。

2010年昌黎县从事种植业劳动力总数为131411人。17个乡镇中靖安镇、龙家店镇、朱各庄镇、荒佃庄镇等劳动力分别为23442人、24795人、18417人、18819人,种植业从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1.3%、32.5%、34.7%、35.5%,劳动力资源配置比较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96%以上,农民的生活水平比较高。而另一些无经济特色的乡镇,如新集镇、马坨店乡、泥井镇、刘台庄镇等劳动力分别为?18?769人、23735人、16645人、12961人,种植业从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分别为76.3%、65.9%、66.6%、55.2%,劳动力大多集中于种植业,造成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闲置。各乡镇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水平差距很大。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境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就业途径有很大影响。一般地说,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从事农业的比例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的人,从事农业的比例越大。2010年昌黎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19.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高中学历文化程度为5.6万人,占20%;大专以上的不到2.8万人,仅占10%。具有初级以下技术等级人员占60%,具有中级技术等级人员占30%,具有高级技术等级人员占10%。昌黎县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只能滞留在低层次的产业中。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转移就业会更加困难。

2.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

第一,眷恋乡土的情结。传统的乡土观念,使他们害怕离土又离乡,不愿舍弃农村的田地,进城只是为了挣钱,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他们依然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根本生活保障,把既能打工挣钱,又能种田作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第二,怕风险的心理。不少农民不敢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怕上当受骗、被人欺负;更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到这些地方去冒险。第三,安于现状的心理。不少农民安于现状,不愿意离开土地,离开农业。

3.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当前,农民的小农意识依然浓重,不愿意放弃土地,造成多数农户既要田,又不愿意多种田的局面,从而阻碍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

4.城镇化水平低。

昌黎县小城镇建设缓慢,而且建设布局不合理,基础差,规模小,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弱,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转移不出来。

5.子女入学困难。

进城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相应的子女入学教育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也是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虽然昌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1.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昌黎县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素有“花果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此外,昌黎县可围绕农业做文章,发展高效农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1)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东部季风区,具有难得的种植酒葡萄的气候条件,1984年被国际葡萄酒协会主席称为中国的波尔多。目前昌黎的葡萄酒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县酿酒企业达到58家,年生产能力达到8.8万吨。2010年全县干红酒及原酒产量7.3万吨,通过种植酒葡萄安置了2.2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今后,应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提高葡萄酒厂的酿造工艺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并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增强后劲。

(2)大力发展海上养殖业。昌黎县毗邻渤海,有养殖面积23.1万亩。大蒲河镇和团林乡等都是典型的水产养殖大镇,一大批农村劳动力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今后应加大浅海滩涂及深水海域的开发力度;抓好海水养殖优良品种基地建设;在提高养殖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如饵料厂、网具厂、渔船厂等配套行业。

(3)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高效种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经过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昌黎县高效种植业获得较大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培育出了马芳营旱黄瓜、杏树园花卉、吴家坨草莓、泥井大棚油桃和樱桃等一批农字号名牌产品。发展高效农业,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安置了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今后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实施品牌经营。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昌黎县交通便利,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昌黎县的玉米淀粉、粉丝等行业已形成规模。今后要抓好昌黎玉米淀粉有限公司、顶大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2.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充分发挥各级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农广校等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调动各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民办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专业与当地和外地用工信息的相互吻合,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选择与当地经济密切结合,就业前景好的岗位,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既可延缓和降低劳动力供给,又能创造出更好的岗位需求,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在促进农业增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拓展农民就业空间。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并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尽可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第一,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增强企业活力。第二,采取重点发展的政策和优惠扶持的政策,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小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搞好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在发展小城镇、建设“新民居”的过程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根据村庄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建好生产基地,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阵地,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

5.完善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体制。

首先,加快社会保障、就业制度改革。只有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获得在城镇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归属感,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进城才能对农民真正具有吸引力。其次,清理取消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性歧视和限制,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再次,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逐步推动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最后,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可在城市区和小城镇落户,并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6.扩大劳务输出。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对外劳务输出是时代的呼唤和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要求。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扩大“昌黎能人”河北省知名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继续巩固京秦、津秦、唐秦等区域劳务合作,加强输出前培训,大力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京津等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力度,鼓励农村劳动力境外输出。

7.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和返乡创业。

落实农村劳动力创业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和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等帮扶服务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合伙经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申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取消最低资本限制,且无需审验注册资金。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兴办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等创业项目,纳入本地招商引资范围,享受与外地客商同等优惠政策。

上一篇:数学新课教学中的新尝试 下一篇:融入人文教育的篮球教学对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