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时间:2022-08-24 06:35:10

两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合并中药内服对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表以1:1比例随机分为针灸组(观察组)与服药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用针灸,取穴患肢的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绝骨,血海,阿是穴等,两寸毫针,针入提插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选取苏州产药艾条,剪取两节长度1.5cm长的艾团分别插在上述两个穴位上点燃,施灸过程中的燃烧温度以病人为度,以免病人局部起泡,每个穴位灸两到三节,每次约40min,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中药内服治疗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治疗,每日一剂,分2次于早晚饭后30min温服。对照组用扶他林片剂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在95%,而对照组只有55%有效。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针灸 中药汤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变关节炎,骨质增生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即骨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局部多是以滑膜关节伴有关节周围为特点的软骨丧失所致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改变的过程。本病多属祖国医学中痹证,膝痹等范畴。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从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应用针灸加中药汤剂两联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以肝肾亏虚,筋脉痹阻型为主,并以应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和扶它林片治疗30例为对照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都经本院或他院x片或ct检查确诊为膝骨性关节退行性病变。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表以1:1比例随机分为针灸组(观察组)与服药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0例,女20例,男:女为1:2;年龄最小45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60.4岁,其中40~50岁3例,50~60岁10例,60~70岁16例,>70岁1例;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达八年,平均病程21.15个月。对照组男8例,女22例,男:女为1:2.9;年龄最小47岁,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63.1岁,其中40~50岁2例,50~60岁12例,60~70岁15例,>70岁1例;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达八年,平均病程20.2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确诊;中医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性关节炎中中医征候诊断标准,证属肝肾亏虚,筋脉痹阻证。主证:局部关节疼痛,胫软膝酸。次证有:活动不利,动作僵硬,舌质红,苔薄或薄白,脉滑或弦。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近一周内未用其它药物及它法治疗者。

1.2.3 排除诊断 a不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b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c有过敏体质者;d合并有骨肿瘤,骨结核或有明显急性外伤史而造成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及血管神经损伤者,以及非特异性炎症患者;e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f不能坚持治疗,中途改变治疗方式,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两联疗法治疗。

1.3.1.1 针灸疗法 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坐位,患肢屈曲成九十度取穴如下:患肢的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绝骨,血海,阿是穴等,两寸毫针,针入提插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针膝眼时候以两寸毫针要刺入1.5寸左右,如果遇到阻碍可拔出些许调节进针方向,以直入关节间隙为好,但不可提插太过以免损伤正常关节软组织,关节间隙的松紧程度也进一步反映了病变的程度。针刺完成后,在膝眼(犊鼻),阳陵泉处行以温针灸,具体如下:选取苏州产药艾条,剪取两节长度1.5cm长的艾团分别插在上述两个穴位上点燃,施灸过程中的燃烧温度以病人为度,以免病人局部起泡,每个穴位灸两到三节,每次约40min,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结束两个疗程后间隔休息。

1.3.1.2 中药内服治疗 处方药物一独活寄生汤加减而来,药物组成如下:独活10g,桑寄生10g ,血竭15g, 透骨草10g, 伸筋草 10g,牛膝10g, 续断 10g,木瓜10g,乳香10g, 没药 10g,细辛5g, 白芍10g, 当归尾15g, 鸡血藤20g, 骨碎补10g。痛甚者加元胡10g,全虫5g研末冲服,肿胀甚者加泽兰10g,生熟薏苡仁各20g,气血亏需者加生熟地各15g,党参20g。每日一剂,分2次于早晚饭后30min温服。

1.3.2 对照组 予于扶他林片剂( 国药准字:生产批号),每天2次,一次两片,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国药准字: 生产批号),亦每天两次,每次两粒。

1.3.3疗程 两组均是15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作比较。

1.4疗效评定标准

1.4. 1中医症状评分 参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期临床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制定。分别对膝部疼痛,肿胀,下蹲疼痛,上下楼痛,膝部僵硬,曲伸不利,腰膝酸软,遇寒加重,舌象,脉象等中医症状进行分析评分。

1.4.2 中医病情分级判定 根据中医症状综合评分,将病情分为轻,中,重3度;轻度,综合评分在11分以下;中度,综合评分在12~22分之间;重度,综合评分在23~34分之间。

1.4.3 疗效标准

1.4.3.1 疾病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性关节炎中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

1.4.3.2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由+++~+;有效:症状好转,+++~++,或++~+;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1结果经过 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3.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的范畴,主要相联系的病名有膝痹、鹤膝风、骨痹等,《杂病源流犀浊.诸痹源流》中有所描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在《内经》中的《素问.长刺节论》篇中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明确指出了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主要症状。在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对骨痹的成因是风寒湿邪久驾,或因年老体衰,骨失充养,骨质脆弱等所致。故说明本病病位在骨,并能影响到筋脉,而与肝及肾关系最为密切,与外邪中的风寒湿邪最为相连。所以本病的中医机理可以概括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肾主骨生精,肝主筋而藏血,肝肾同源,精血相生,人体在生、长、壮、老、已中的整个过程当中,必将耗伤体内的肾精气血,进而到老年就会出现身体机能下降,即所谓的“年过半百而衰”。其病理机制是一肝肾不足气血亏需为本,筋脉淤滞为标。

现代医学对骨性关节炎(OA)的认识是认为本病在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相互的作用下,使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合成与降解的正常进行失去平衡的结果。而本病的临床症状明显时可出现:关节疼痛、压痛、运动受限、捻发音,并可伴有关节渗出液和无全身反应的不同程度的关节炎症。关节软骨功能不全是本病演变的基本点,骨内压升高是病程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关节内高压、骨内高压、局部血流淤滞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骨细胞的代谢性变化,氧自由基产生的脂质过氧化,而引起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3.2两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探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起病缓慢,隐匿性发病,而且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患者很难确定自身疾病的发病时间,自觉自身疾病的发生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的。目前鉴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临床上治疗方法繁多,却也很难受到较好效果,无统一性和完整的资料,并对疗效的评定标准也缺乏统一性。笔者根据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运用多种针对本病复杂的病因运用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两联疗法”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法,其是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的特点,运用以针灸并用,中药内服为主,结合在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患者肢体康复性锻炼方法等综合治疗方案。它具有治疗方法易行,患者痛苦少,病程短,价廉,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点,临床上教易推广应用。现将其各项机制讨论如下,欢迎广大同行指正。

3.2.1 针灸并用 来我院治疗的病人大多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晚期.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人可出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内翻为主,关节局部肿胀,骨缘增大,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膝关节挛缩屈曲畸形。针刺内外膝眼,并渗透入里,直达病所,通过艾灸的温度吸收入局部病灶,可以减轻病变局部的炎症渗出,使淤滞的周围静脉流速增快,减轻关节内高压,使病灶局部供血加强,恢复膝关节内环境的紊乱,使软骨下骨细胞缺氧情况改善,宗上因素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对软骨的营养,有利于其修复,并能使局部的滑膜囊炎症能消退,从而使其恢复正常的滑囊液分泌。因此能恢复关节内高压、骨内高压、局部血流淤滞三者之间病理的改变,通过减压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

3.2.2中药内服

独活10g,桑寄生10g ,血竭15g, 透骨草10g, 伸筋草 10g,牛膝10g, 续断 10g,木瓜10g,乳香10g, 没药 10g,细辛5g, 白芍10g, 当归尾15g, 鸡血藤20g, 骨碎补10g。痛甚者加元胡10g,全虫5g研末冲服,肿胀甚者加泽兰10g,生熟薏苡仁各20g,气血亏需者加生熟地各15g,党参20g。综观全方,独活,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血竭,续断,骨碎补,属于伤科用药对于骨组织的修复具有明显作用。当归尾能活血通络,伸筋草和透骨草祛风散寒能活络关节,乳香和没药相须为用功能散瘀止痛,能散久淤之血。鸡血藤能搜风通络。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能柔肝止痛。且甘草能调和诸药。痛甚者加全虫和元胡,能行气止痛,对痛证能起立竿见影效果。泽兰配合生熟薏苡仁能利水腿水肿,特别是伴有滑膜囊积液的患者。久病气血亏虚可加党参和生熟地补养气血,以防久病不荣则痛。

3.3 结论与展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属于多发性、难治性疾病,单一的疗法一般很难凑效,因其局限性大,笔者采用两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有效率为98%,临床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膝部疼痛、关节局部肿胀、屈伸困难、遇寒加重、膝部僵硬等症状能明显改善。但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a如何采用更好的功能锻炼方法来防止和促进本病的复发与康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b 如何建立膝关节最佳的稳定平衡状态仍有待观察和研究;c中药的内服对膝关节局部的血流和组织的修复的影响前后对比,因为设备和技术上的缺陷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观察。总之本疗法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很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之一,以后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益民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型临床试验方案,中药新药与临床研究,1998.9;17~18。

[2]郑莜萸、任德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中国国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3]何广新、曲延华 疼痛针灸治疗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614~625。

[4]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 临床疼痛治疗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0 。

上一篇:中医食疗法应用于肿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