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3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4 06:34:18

胎盘早剥36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胎盘早剥症状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胎盘早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整理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临床处理以及母婴结局。结果:3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妊高征高血压症,其次米索引产和催产素的使用、机械性外伤、胎膜早破以及脐带异常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轻型胎盘早剥15例,重型胎盘早剥21例,轻型胎盘早剥出现围产儿死亡、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低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P

【关键词】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23-01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孕产妇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率较小,但围产儿病死率极高,据相关数据统计[2],在整个妊娠并发症中,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占到1%-2%,但围产儿的病死率却高达25%,是无胎盘早剥症状孕产妇的15倍左右。胎盘早剥通常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若不及时处理对母婴的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是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现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发病特点,总结有效预防与治疗措施,现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胎盘早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6.3±1.3)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3例。发生胎盘早剥时的孕周分布:孕周27―43周,平均为(34.1±4.3)周,其中孕周在27周-32周者5例(13.8),32-36周29例(80.6%),孕周在36周以上2例(5.6%)。所有患者均参照《妇产科学》对胎盘早剥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以及分型标准,轻型胎盘早剥15例,重型胎盘早剥21例。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

2结 果

2.1临床发病特点。3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27例表现出持续性或间歇腰腹痛症状,20例患者阴道出现异常的暗红色血液,12例患者检查胎心音出现减慢或加快,10例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子宫收缩;10例患者表现为胎儿宫内窘迫,8例患者表现为前置胎盘合并休克,6例患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在产后才发现胎盘早剥。

2.2发病诱因。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高血压14例(38.9%),其中有9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5例产前子痫患者;因不正确使用催产素以及米索引产导致机械性损伤者8例(22.2%),5例脐带表现异常者,其中脐带过短3例(8.3%),脐带绕颈者2例(5.6%);4例胎膜早破患者(11.1%),3例因受创者(8.3%),因重体力劳动受创者2例(5.6%)。

2.3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行B超诊断检查,首次检查结果表明胎盘局部增厚、胎盘血肿、胎盘与宫壁间存在模糊的液性回音,提示胎盘早剥者17例,阳性检出率为47.2%;经第2次或第3次复查,提示胎盘早剥20例,阳性检出率为55.6%。

2.4分娩方式及处理方法。尽快采取终止妊娠处理,对于无胎儿窘迫、胎心正常、宫口已开大患者可行经阴道自然分娩,对于重型胎盘早剥、存在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患者应行剖宫产。3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行经阴道自然分娩者10例,行剖宫产者26例,子宫胎盘卒中者10例,进行子宫按摩热敷后给予适当的宫缩剂,并保留子宫,3例患者出现DIC,立即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2.5母婴预后。轻型胎盘早剥出现围产儿死亡、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低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P

3讨 论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程志霞等研究认为[3],妊娠期高血压与胎盘早剥的发生密切相关,占所有诱因中的58%左右。因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发作时会引起全身小动脉急剧痉挛,累及附着在胎盘底部的底蜕膜螺旋小动脉也会导致痉挛或硬化,进而使远处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堆积在底蜕膜造成胎盘边缘血肿,最终导致胎盘分离出子宫壁诱发胎盘早剥。本组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是诱发的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占33.3%,较程志霞等的研究较低,可能与本组研究对象不够有关。其次为催产素以及米索引产,为有效防止胎盘早剥,应注意催产素以及米索前列醇的使用剂量。

持续性腹痛以及阴道异常出血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这些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常会忽视腹痛、阴道少量异常出血及腰痛症状,进而导致漏诊、误诊。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B超进行诊断检查,可有效诊断一些典型的胎盘早剥症状,但对于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其阳性检出率较低,李士珍等[2],曾提示B超诊断的敏感性仅为53%。本文研究的初次阳性检出率为47.2%,经2次或3次后增加到55.6%,因此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应动态B超检查,反复确认并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若胎盘与子宫间界限模糊以及液性暗区,提示可能出现胎盘后血肿。一旦出现胎盘早剥症状,应尽快采取终止妊娠措施处理,根据胎盘早剥的程度、胎心是否稳定、是否出现并发症尽快选择分娩方式,若患者胎心正常且未合并严重并发症可及时进行阴道分娩,对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应立即进行剖宫产,出现DIC应立即采取子宫切除术。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轻型胎盘早剥出现围产儿死亡、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DIC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低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P

参考文献

[1] 罗红,罗杨. 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9(4) : 696,F0003.

[2] 季晓锋,宋秀巧. 胎盘早剥的80 例临床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 20) : 2397 - 2398.

[3] 程志霞,胡国玲,郭靖.98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1.7(17)B:795.

上一篇:岩巷综掘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下一篇:差速器行星齿轮工作平衡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