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Hi”出来的战争

时间:2022-08-24 05:55:37

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经过2007年的市场调整,2008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将再现群雄逐鹿的壮观场景。阿里巴巴的上市证明了这一点,紧接着2008年3月,百度推出IM产品“Hi”的消息也给波澜不惊的中国IM市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当人们把目光投向以飞信为首的移动IM市场时,当投资方把资金注入日益活跃的企业IM市场时,百度的动作让业内侧目,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本稳固的互联网个人IM市场,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市场的门槛是否难以跨越,百度的IM计划能走多远。

百度从来不缺少高黏性的用户,搜索引擎接近60%的市场份额,已经让百度的用户络绎不绝。百度拥有如此多的用户,但用户间的实时通讯需求却只能通过QQ和MSN实现,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错误李彦宏显然是不会犯的。因此百度“Hi”的推出是百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事件。

既然IM是一定要推出的,那么时机就是下一个问题。百度很好的规避了Google Talk(以下简称GT)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遇到的问题,应该说当年GT推出时,缺少有黏性的用户作为基础,凭空推出IM肯定难以和当时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QQ和MSN交手,做好了也就是网易POPO目前的水平,稍有闪失Lava Lava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当年百度没有跟风推出IM产品,而是通过办社区把用户黏性拉升到一个接近腾讯的水平。现在百度社区如火如荼,是时候考虑进入IM市场了。

“Hi”来了

明星般的出场,显然让“Hi”一开始就具备了很高的人气,这无疑是百度希望看到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百度此举无疑是其对中国的IM市场非常看好的一大表现。根据2007年度中国互联网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IM市场规模已达到47.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87.6亿,年增长速度超过30%。

百度是否有机会撼动QQ,哪怕是MSN的市场地位,还是一个未知数。赛迪顾问认为,百度的“Hi”能否突出重围,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先看机遇,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尝试心理和接受能力,看看那些全网络寻找试用版“Hi”的用户就知道,他们很希望看到像百度这种创新型企业推出别样的产品,来满足他们个性需求。这当然有个前提正式推出的“Hi”必须让用户感受到它的人性与强大,否则极有可能落个弃尸荒野的下场。挑战自不必多说,要想把QQ和MSN的用户争取过来就必须建立超越腾讯和微软的用户黏性,而这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很好耐性去完成的工作。

腾讯QQ目前占据了国内将近80%的即时通信份额,这使得腾讯2007年第三季度的营收达到10亿元,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能赚钱的公司。继腾讯之后,新浪、网易、搜狐、阿里巴巴、Google等巨头之后也推出自己的IM软件,加之来自国外巨头的MSN、雅虎通、SKYPE等,整个IM市场已经显得十分拥挤,但目前为止,IM市场给这些后来者带来的机会并不多。根据易观国际最近的《2007年第4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季度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排名第二的MSN的市场份额只有区区不到5%。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IM市场局面,与IM市场的需求特性有关。IT人士赵彦强就表示,IM(即时通信)名称的本身就已经定义了他的价值,只有获得最广泛的使用,才能体现他的通讯价值,也才有可能做到及时沟通,所以他注定是一个寡头市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无法达到60%以上的占有率,他就不具有通讯功能,而第一位的QQ占据80%的市场份额,处于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放弃QQ意味着你将和80%的人失去联系。”在赵看来,百度“Hi”的到来,并不能改变IM市场的已有格局。

赵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3月3日,高盛就此发表报告称:百度新产品百度“Hi”不会给腾讯业务带来重大打击,故不用担心百度的挑战。事实上,在百度之前,它的搜索业务竞争者Google也曾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GoogleTalk,不过高昂的社交网络切换成本导致这一产品始终难以成为市场主流。

意图

据百度内部人士介绍,从一开始,IM就被百度内部定位成为了企业级的战略产品,时下对于“Hi”的内测正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记者更得到百度内部人士的进一步的消息称:原负责百度贴吧的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正式被委以了发展百度“Hi”的重任。作为2003年才上线的新产品,百度贴吧在短短几年内即成为了继百度网页搜索、图片搜索两大核心产品之后,为百度贡献流量最大的频道(占百度总流量的8%),俞军功不可没。

百度此番为何还要迎难而上,或许我们能够从百度“Hi”现有的功能上看出一些端倪。

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显示,“Hi”虽然在界面上同腾迅QQ和微软Msn并无显著不同,但是却巧妙整合了百度现有的一些王牌产品――比如贴吧、空间等。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符星华认为,这样的设计恰恰说明“Hi”的定位不同于它的竞争对手:“百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搜索为中心的信息分享平台,而“Hi”的加入无疑整合了百度的王牌业务,让广大用户的需求在“Hi”这样一个产品上得到集中的满足。”

显然,百度做IM,更多的意义在于整合产品,入侵IM市场并非其主要目的。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百度IM发展初期肯定不会与QQ和MSN短兵相接,也不会把握有巨大移动业务资源的飞信作为竞争对手。百度需要寻找一个切入市场的突破口,虽然百度目前业务面广泛,但遍寻之下,只有C2C业务最适合依附。2007年底百度宣布筹划发展C2C电子商务业务,赛迪顾问认为只要运作合理,该业务的市场前景将十分看好。百度C2C和百度“Hi”的近期竞争对手将成为拥有淘宝+旺旺的阿里巴巴。虽然这也是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比起在IM领域摸爬多年的腾讯帝国,火拼旺旺的难度肯定小很多。

所以,虽然百度“Hi”的远期目标锁定为腾讯,但市场切入点极有可能是电子商务领域的IM应用市场。

虽然目前李彦宏指出百度“Hi”还没有考虑盈利问题,但是考虑未来盈利空间是必须的。目前,百度的主要业务集中于互联网,未来受到国内外网络巨头的影响必然也要布局无线互联网业务,增值服务的推出是必然的,因此,通过增值服务盈利,通过虚拟货币实现流通,是百度通过“Hi”盈利的有效出路之一。在这方面,百度已经有了在虚拟货币方面的积累和尝试。

百度已经在潜在用户培育阶段PK掉GT,如果在市场切入阶段战胜旺旺,那么未来谁能保证百度“Hi”不会在即时通讯领域尝试去撼动腾讯的QQ帝国?百度搜索+百度C2C+百度HI+百度支付+增值服务+虚拟货币……百度正在逐步构建一个新的互联网帝国版图。

两大巨头的战争

凭借各自的优势产品,百度和腾讯都在最大规模地扩张。凭借最具粘性的客户端软件――QQ,腾讯已经大举进入游戏、资讯(QQ门户等)、互动(QQ秀等)、电子商务(拍拍、财付通等)、搜索和无线等所有有利可图的领域,并力图成为它所谓的“在线生活”中的王者。依托MP3搜索和贴吧的巨大成功,百度也从2006年开始大力强化社区建设,逐步向空间、圈子等基于人的领域扩展。种种迹象表明,百度正在把自己从用户的一个信息工具,变成网民的活动平台。

很自然地,两大巨头的运营模式变得趋同了,那就是――社区化。所不同的是,腾讯是通过IM切入社区化,而百度是希望通过IM来强化其社区战略。

在原看来,百度现在有足够多的用户,这些用户也确实需要互相沟通,只不过当他们需要聊天的时候,就成了腾讯的用户。而百度的社区越火爆,百度为腾讯贡献的用户就越多,这是百度的尴尬。因此,做IM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即使只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何况即时通讯领域是个金矿。

上一篇:为什么说徐静蕾是“极大的犯罪” 下一篇:PPG模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