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2-08-24 05:46:09

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盐城加快推动“以工兴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毫不动摇发展实体经济,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盐城工业开票销售总量从2010年的全省第十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七位,达4009.7亿元,总量苏北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3”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轻量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托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在582公里海岸线上,建成了184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光电及生物质电厂。江苏省一半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量,来自盐城。2014年盐城清洁能源发电量37亿度,占全市用电量13%,节约标准煤1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9万吨,相当于减少60万千瓦燃煤机组排放。目前,正以千万千瓦风电、千兆瓦光伏为建设重点,着力打造“海上三峡”,今年清洁能源发电将占到全市用电的20%,提前5年达到国家标准。

二是发展轻量化产业。2014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列江苏第四;汽车产销量达到65万辆,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八;新能源汽车已有东风悦达起亚、奥新和登达3家整车企业获得生产资质;高端装备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36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城南新区被列入国家住建部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截止2014年底,全市化解船舶过剩产能25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2万吨、印染产能3100万米、纺织产能4.8万吨、化纤产能1万吨、铜冶炼能力4万吨、造纸产能5.3万吨,淘汰丝绸生产能力400万米。加快推进全市化工产业及园区转型升级,全市化工企业由735家减少到340家,全市化工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90%。开展节能技改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近200项,总投资近百亿元,实际节能达60万吨标准煤以上。2015年盐城又将全市30项重点节能技改工程写进了政府报告。

二、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慧产业,在重点突破新兴产业过程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产业。3月27日,11个大数据项目签约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涉及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数据备份、产业基金等领域,对盐城市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条、彰显产业集聚效应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区,近年来,盐城市把握智慧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潮流,加快建设智慧科技城,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产业,打造标志性产业创新高地,以此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城市转型。

二是发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年盐城汽车产业销售突破1000个亿,目前正朝着整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三个千亿”目标迈进,打响“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的品牌。盐城市依托汽车产业发展坚实基础,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建成江苏省第一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具备新能源汽车研发、展示、孵化、检测、服务和制造六大功能,形成了乘用车、专用车、客车的制造能力,25款产品进入国家工信部汽车公告目录。1月20日,我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盐城下线,并获得意大利1万辆整车、美国2万辆整车散件的订单。

三是发展高端节能环保产业。合力打造“中国烟气治理之都”,实施全产业布局,着力主攻研发和服务,盐城环保科技城已集聚中国环科院等20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吸引中节能、龙净等国内外80多家领军企业落户,成为全国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环保企业达286家,主营收入813亿元。

三、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提升临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沿海开发不断挖掘区位特色潜力

一是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围绕产业港定位,加快盐城“一港四区”港口建设,大丰港区三期通用码头建成通航,滨海港区10万吨级通用码头开港试航,响水港区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高新区、环保科技城、智慧科技城“两区两城”标志性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引领沿海加速崛起。加快5个沿海经济区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实施临海城镇培育行动计划,完善功能配套,为产业发展和人气集聚提供支撑。

二是推动临港产业升级。临港产业是沿海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全天候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重点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大型民企,大力招引临港型、基地型、龙头型重特大产业项目,努力把盐城市沿海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基地。2014年列入江苏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的7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08亿元。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抢抓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形成两国政府(商务部门)主导、地方与企业参与、市场化建设的开发机制,打造国际合作创新园和生态园。深化两岸两地产业合作,打造台资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高地。发挥综合保税区平台作用,争取一批跨国公司在盐城市建设生产制造和物流基地。加快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和各类合作园区建设。

四、大力实施“千百十工程”、“五抓五比”、为企服务,在稳企业稳投资稳要素过程中实现稳增长

一是开展“千百十工程”。扎实推进千企技改、百企重组、十企上市,激活产业存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截至2014年底,全市千企技改覆盖率达到93%;累计已有78家企业完成重组合作,其中战略重组19例;4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数量苏北第一。

二是开展“五抓五比”活动。深入开展抓投产达效比新增长点、抓开工建设比实物投入量、抓洽谈签约比协议投资额、抓注册到帐比资金到位数、抓软环境建设比服务效能。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63.2亿元,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5项,竣工重点工业项目200项,百项重点新增长点新增开票销售420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3%,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紧扣企业需求开展专项活动。联合金融、供电、人社等12个部门并组织563名处级以上干部,围绕企业需求开展16项专项服务活动,解决271件企业发展难题,为93家重点企业争取银行授信107.7亿元,为2000多户中小企业融资近70亿元,帮助7200多家企业招聘10.9万人。开展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为16户企业节约电费支出1012万元。组织盐城(上海)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签约引进47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五、着力造浓创业氛围、培育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出台引导政策,造浓创业氛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的意见》、《加快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加大全民创业激励力度的意见》、《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若干意见》,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和创业节活动15场次,推出市县各类创业典型180多人。市委市政府举行2014年度盐城市创业之星颁奖活动,表彰了31名创业之星,造浓全市全民创业氛围。

二是突出主体培育,加快载体建设。全市确定了大学生、科技人员、在外务工人员、青年、妇女、农民、下岗职工和转退役军人类创业主体,建立各创业主体基本台账,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实训。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已初步建成创业辅导基地35个,创业实训基地50个,建成创业园127个,创业示范园区、示范街、示范专业市场和示范特色镇50多个,建成市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58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

三是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制度。全市55个行政部门“自我革命”,将6539项行政权力精简为1727项,精简率达73.59%。行政审批办理平均承诺时间从8.24个工作日,缩减到3.96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行公司网上登记方式。大力实施涉企收费目录及标准和企业付费登记卡(一表一卡)制度,压降企业负担,开展企业负担专项清理行动,取消一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14年6月“一表一卡收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主任)

上一篇: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