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诗人苦亦乐

时间:2022-08-24 05:24:31

“生有菜根香,死无墓碑残。”

书法家燕霜红先生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这句话反映了他对人生的领悟与追求。

他功力深厚而为人谦逊,瀚海泛舟风雨兼程几十载,艰辛探索书法的精奥所在,淡泊宁静独具匠心,殊古别今,自成一家。

2010年11月6日,我们有缘见到了当代书法大家――燕霜红先生。我们相约在一间别具风韵的咖啡厅,燕老师身穿一件深色的唐装出现在我们眼前,一种纯中国的感觉飘然而至,长者的风范与雅士的风度,让我们在冬日里感到一中别样的温暖。

他朴实敦厚,又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凡气质说话温柔不失阳刚,语调缓慢不失节奏,引人入胜,闲聊中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真心追寻与守望的艺术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

当我们谈及燕老师现在的成就,他淡然一笑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四个字:“白云无际”。他一向为人低调,从不张扬,虽然在书画界鼎鼎有名,却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自隐于市,笔耕不辍。对艺海扬帆,风雨兼程的艺术人生,他说心得有三:一要持之以恒,而要耐得住寂寞,三要有平常心。先生以这种态度徜徉于艺术天地,苦乐年华。著书立说,学风严谨,独立思考,言必己出,不随波逐流,追求艺术真谛。他的著作,没有浮躁气,真心表达,真情流露。用作品说话,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先生自幼喜爱笔墨,一生寄情于山水,游历于名山大川之间,白云与共,清风相伴。他说:“良田万顷一碗饭,广厦干间一张床。人不可以贪婪,要懂得知足二字的深意,家财万贯要惜福,一贫如洗更要有精神气质在。不论男儿、女子,立足于这个世界,必然要经历很多事情,生命才会丰盈充实。”

说到自己的生活时,他说:“我有三个热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命运。”“您的命运那么坎坷,为什么还要热爱它呢?忘了吧!”,但对于燕老师而言,坎坷的命运就是真实经历,就是难得的财富,尽管很沉重,但毕竟属于自己。

燕老师曾游历大江南北,空空的行囊,孤单的身影,毛笔印章相伴,只身走天涯,苦乐自在心中。他曾追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的足迹,从北至南,从黄州至颍州,从惠州到海南儋州,从东坡居士留下的碑刻诗词感受前贤的伟大情怀,用心体悟一代文豪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体悟其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和慷慨豪迈、阔大雄壮的艺术风格。

与很多同代人一样,他也经历了很多苦难与艰辛,他用真诚的心灵触摸每一处给他灵感的土地,写下了《林海一叶》、《尚谷情思》、《临南安寺古塔》、《惠安印象》、《92公里的热流》、《没有月光的白桦林》、《高原男子汉》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打上了深深的生命烙印,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忆念,给予了无可再来的生命体验。其间的孤独、承受、磨砺、思考、拼搏、奋斗、进取、理想、失落、坚强、忍耐、落寞、执着等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自我写照与心路历程。能经天磨真铁汉,敢于直面人生,敢于修正自己,不逃避不回避!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当然,坎坷的命运也是人生的课堂,经受的是苦难,收获的是美好。这也许就是人生的一种坚持吧。

磨难造就了英雄气质,命运成就了雅士风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在我们的眼中,年近六十的燕老师,红光满面,声音清朗,恍若中年。他再三提到,活在世上,必须要有生命的活力,才可以健康,人生苦短,江山无限,不论生活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对生活保持不变的信念,就像歌曲《向天再借500年》中唱到的那样。

诗书明理最修心

朱和羹《临池心解》在谈到如何习书时说:“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苏轼诗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众多先贤名流大家把读书、养性领悟透彻。

作为当代国内知名的书画家,燕老师有着严谨治学的大学者、大书家风范,他很欣赏郑板桥的一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对于学古人和自己的创新都持有谨慎的态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先生曾经题写一副对联:“门无车马黄鸟殷勤日日来,屋有藏书山人爱之夜夜读。”可谓一语中的。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用心灵真实地拥抱世界,探索人生,要有自己的原创,要给世界奉献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与有厚度的艺术实践以及有质量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作品。潜心积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有生命力的元素,深入的去理解传统的精华所在,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要有学无止境的心态,锲而不舍,这样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先生对于书法养生也有着很深的见解,认为书道乃悦人之道,是让人高兴之道,他十分鼓励当下的男女老少一起练习书法,把书法当成是一种养生的运动。多练字,少去医院,多交流心得,少谈论是非,多学习别人,少吹毛求疵。这就是离苦得乐之法。书法可以健康人生,快乐人生,当我们在写书法时,我们自然就会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忘却红尘诸般烦恼,玉壶冰心,身心皆安。书法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一支笔,一瓶墨就可以写好久,没什么大成本,砚田无税,修身养性,何乐不为。

在提到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时,让我们感觉到诗书让他是多么的开心。一次,燕老师出门碰上了一位小区里熟悉的老太太。老太太略通诗书,开口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请对出下句。”燕老师笑答:“笔墨纸砚诗书画。”这就是生活,平常人的生活,健康而充满生活的乐趣。他喜欢诗书艺术,但从来没有想借诗文书法出名,而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令自己开心的平静的生活,一种悠闲的心态,希望能够利用这种方式与红尘恶俗隔开一道防火墙,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片净土,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一些。

薄酒淡茶、颓笔残砚、养兰种菊、凡务琐事、家无长物、四壁多书!他充实而愉快地过着这样一种健康平凡的生活。

“万卷古今销红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先生的生活暗合于道家之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说“自然者,一自一然。能自则然,然中有自。”

中庸养生有真义

燕老师不仅钟情我国传统文化,熟读经子史集、诗词歌赋,同时热爱佛、道及诸子百家的文化,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有深刻的理解。这对他长期修身养性注入了充足的营养。

先生为艺术家,他说可以改一下称谓,是在家里搞艺术,应该叫家艺术,不要叫艺术家。从艺术层面上讲,他认为艺术都不是单纯的、独立的、静止的,与社会无法脱节。但与社会融合也需要道法自然,书法与养生要做到天人合一。中国自古讲究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等相关相通,相生相克等一整套自成体系,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谐平衡就能天人合一健康长寿。立于社会,就要淡泊明志,放平心态,健康人生。健康不仅仅是快乐的前提,而且是生存的保障。不健康,躺在病床上打点滴,万念俱灰,你

就不好办了。时下的医疗环境,有钱的看病也难,没钱的更难。不是看病难吗?咱就不得病,不得病你难的住谁。

先生认为,中庸之道乃健康之本,健康的法度就是中庸。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便是“中庸”,养生文化也以此为真谛,无论运动还是饮食、起居、情绪,都不能走极端,不能失之偏颇。比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却要“中庸”。现代人通常是有时间了就积极运动几个小时,忙碌起来几个星期都不运动。很多经常不运动的人,有时问运动时往往拼命“补课”,结果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运动的中庸之道,就是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像吃饭一样,吃到八成饱就好,不能太饱,也不能饿着,不能暴饮暴食,天道忌盈。

遵循中庸之道,就能天人合一,从容以对当下社会的各种现象,正确面对现在社会的各种矛盾,获得心灵的宁静,超然物外。

燕老师笑着透露给我们,他很少去过医院。一直都活的开心自足,尽力去做到平衡饮食,平衡运动。他最称道曹孟德的诗《龟虽寿》中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养生之道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要认真传承养生的光荣传统,科学健身养生,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各种快乐。

真心可得幸福长

当燕老师谈及家庭和朋友的时候,面带微笑,发自心底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他说,幸福就是心底的一种感觉。

燕老师的妻子很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这么多年里,她从一个不了解诗书之人,到现在能熟练而流畅的背诵很多首诗词。从不通医术,到现在精读黄帝内经,懂得了很多养生健康之道。这是因为她重视这份感情,付出了真心。先生看着妻子为他而学习,心底自然涌出莫大的幸福感。他广交天下好友,这些朋友,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当他和外国的朋友交谈时

虽然没有翻译,语言不是很通,但是他们依旧可以聊得十分开心。燕老师说这就是真心,因为有真心在,生命就算没有语言也是可以的,只要真诚,语言不通也可以,任何事情,只要是真心就好办。

正因为有着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宝宝、争气的女儿,还有那么多真心的朋友不论一生有过多少磨难,他都感觉到很快乐。正因为真心,幸福常在坎坷的人生充满着精彩与期盼。

铁画银钩笔生花

翻开先生赠与的《枫叶荻花集》,此书共收录了燕老师199副作品,先生的诗词包罗万象,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笔力足以百斛之鼎。走笔成万言,滔滔如江河之水奔流东去,题后漫笔,寥寥数语,也若雨打芭蕉点滴拨人心弦。

先生的诗词题材很广泛,从他的诗词与笔墨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志向高迈、抱负远大的人,一生的坎坷与丰富的阅历使得他的诗既浪漫瑰丽、豪放潇洒,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豪情。写的轻灵飘逸,平实淳朴而又雄浑壮阔,瑰丽绚烂。他的诗情理交织,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豁然开朗的他,在思考人生中排遣胸中意象。他在工作阅世之外,凡文学、历史、文字、绘画、篆刻书法理论等多所涉猎,积累了丰富的人生感悟,常将人生和游历所得诉诸散文、诗歌、随笔,收入多种作品集,以此自得其乐。先生性情淡泊,沉浸翰墨,潜心于诗词书法的艺术天地。

古人云:书者,心画也。燕老师把书法当作抒写性情的最佳方式,笔下犹如生辉,创作随性率真,了无造作之痕,意味纯正而气韵生动,一生的经历饱含其中,酸甜苦辣浸在每滴墨香当中,写出了人生,参悟了社会,捉笔挥毫时寻找“心绪和平,万尘不染”的状态,静下心来,完全放松,将坎坷与幸福化作一乐,将悲苦与泪水融入诗墨,幻化成一首首诗作,在今后的漫漫人生路上依旧开怀常笑。

他做平常人,揣平常心,为平常事,得平常乐,身居闹市,心若等闲。生不争人杰,死不为鬼雄,落花孤骛,秋水长天。唯落平淡二字,不争的自信与从容,留给他一生属于自己的天地。先生赠我们一副对联:随遇而安东坡眼里无生地,举酒邀月青莲笔下有风雷。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平静生活,逍遥自在,心中有芝兰,腕底有乾坤,我们坚信他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

记者手记

采访燕霜红先生,既惊诧于其博闻强记,又歆慕其率真豪情。雅士之风,真心朋友!自古豪迈诗者,心中罡气自聚,寿者多焉。先生博通古今,诗书画心,清风白云,乐道安贫,正合天人之道,寿者天成,实乃当世忙碌营生者所鉴。先生谓之“居于闹市,心若等闲”,此养生真谛,愿我辈有所悟。

上一篇:中年养生张弛有致 下一篇:和孩子一起过圣诞节